后面的美人們剛要湊趣,他又停了下來,一個能在十來歲,就關心極西之地國家的詳情,并做出自己推斷的人,一個能把滿都城的紈绔,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人,一個能寫出“少年不識愁”的人,應該不會說沒有把握的話。
他閉著眼想了一會,別說,這還真有可能。
如此法確實可行,我們的戰船,能不能用鐵……他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
現在要緊的戰事在北方,北方的戰事,用不著戰船。
如果男方的戰船用鐵造,那難免會在財政上,對正在籌備的對西夏的進一步戰爭。
且待來年吧。
他正了正冠,“著政事堂的諸位卿家到垂拱殿來見我,”
娛樂夠了,也到了繼續干正事的時候。
…………
升龍府,7歲登基至今,已經當了24年李朝皇帝的李乾德,也拿著一份折子,負手走在御花園里,問和他并肩同行的一位耄耋老者,“太尉如何看?”
那老者沉聲道“若真能行,那水師得先行試制,”
“全鐵制的船,防火性更好,不懼水鬼鑿船,撞角的威力也會更大,我們不能落在后頭,”
他這話說得,像是直接下了定論,但旁邊的李朝皇帝李乾德,絲毫沒有被覺得冒犯的樣子,“如此,我即刻下詔有司試制。”
不是這位后來也被稱為“仁宗”的李乾德脾氣好,而是這位看起來至少有八十歲的老頭,可以說是李朝的軍神74年西沙海戰時南越的主力戰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那艘驅逐艦,曾擊沉了十四艘北越艦艇,但卻被我人民海軍的小艇一頓胖揍,灰溜溜的半道逃命。
他曾三征占城(現越南中部及南部地區,占城稻的娘家),把占城幾代君臣,打得沒一點脾氣,并由此奠定了后來越南的版圖;也多次教訓過和占城抱團取暖,也是宋朝忠心小弟的真臘(柬埔寨的前身)。
宋神宗時,更是宋越熙寧之戰越方的主帥,最終結果,可以說是取得了勝利。
所以李常杰在李朝,很早就被尊為太尉,也被李乾德和他老子視為國之干城——順便說一句,這位李朝和越南的民族英雄,對大宋朝邕州等地犯下累累血債的老家伙,越南歷史上著名的將軍,是此時還沒有混出頭的童貫的同行,也是個太監。
“大理的那位小家伙,看來也得留意留意,”老太監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