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高智昌就段譽所提問題所寫的條陳,正在高泰明父子幾個之間傳閱著,不但是庶出的老大高明清對此贊不絕口,就連很有想法,不甘居于高明順之下的老三高明量,對這個以往以“莽”知名的四弟,也有些刮目相看。
得知段譽的問題后,他很快就在心里有了相應的方略,但和高智昌的這份條陳一比,他赫然發現,自己滿以為非常面的方略,竟然是面的落后。
他想到的那些方面,高智昌都有涉及,并且比他想得還要周,但高智昌想到的很多地方,他卻完沒有想到。
這還真的讓他很受打擊,一直以來,他都以為自己對這個弟弟,是方位的碾壓,尤其是在腦子上。
但這次,卻明明白白的在這方面輸給了這個弟弟。
他想起京中從昨天開始流傳的那些言論,那個段譽,難道真就這么厲害?
自己這個榆木腦袋的弟弟跟在他身邊都會開竅?
看著毫不掩飾高興之色的高泰明,他心里更不是滋味,不論自己做成了什么,父親好像從來沒有這般滿意過。
“恭喜四弟,針對太子所提的問題,這份條陳思慮周詳,舉措得力,就是換做愚兄來做,卻也不能做得更好。”他道。
沒什么想法,或者說知道有想法也是空想,所以放下了的老大高明清,更是豁達,“父親,”他笑著對高泰明說,“看來對四弟,還是得多逼一逼,”
“原來四弟并不是不能處理好這些事,本事一直有,只是之前懶得把心思放在這些方面而已。”
他這話,很符合他大哥的身份,肯定的同時,還有督促。
高泰明笑著點頭,“清兒說得有理。”
受到面稱贊的高智昌,也是難得的有些羞赧,“這其實,并不是我獨力做出來的,這份條陳,我前后已經修改了四次,每一次交給太子,他都和我就條陳上提到的那些方面詳談,之后再一條條的完善。”
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但高泰明他們馬上發覺了一個顯著的變化,高智昌此前叫段譽,不是叫名字,就是說那小子,現在則是非常流暢,毫不猶豫的稱段譽為太子。
這其中所蘊含的原因,讓他們各有思量。
高明量又第一個發話,“既然是你們一起完善的,太子為什么還對這份條陳不滿意?”
“三弟,我想太子的意思是,有一些重要的大的方面,四弟在這上面并沒有提及,”高明順道。
高明清把話說得更清楚些,“四弟提出來一個方面,太子就幫著完善一個方面,四弟沒提出來的,自然就沒有完善,”
“只是,在我看來,這份條陳,從前期的防范,到中間的排查,最后的緝拿,已經足夠周的,太子為什么會還不滿意?”
“哪些地方我們沒有想到?”
他看向高明順,高明順皺著眉頭,他便看向高泰明。
原本閉著眼睛的高泰明睜開眼,問高智昌,“你再說說,所謂的‘到民眾中去’,表弟都說了些什么?”
對這方面也想了好久的高智昌不假思索的說出一大串來“太子說,所謂的到民眾中去,首先要了解民眾的狀況,尤其是要關注他們疾苦……;其次,設法解決那些普遍性的問題,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和發動民眾一起努力,他說民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后,根據所了解到的情況,替民眾想到前面,制定一些前瞻性的方略……”
他滔滔不絕的說了好一會。
段譽前后多次講這方面的問題,高智昌所說的這些,其中的大部分,高泰明他們此前就已知悉,有些還是第一次聽說。
此時聽來,俱都默然。
還是高明量先開口,“那想來,太子不滿意的方面,就是沒有發動民眾,但也不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