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書房,高明順給他老子上了一杯茶,“父親,段延貴那邊,該如何處置?”
高泰明想了一下,“當是到了建昌(西昌)吧,”
“是,按行程,段延貴今日應當到了建昌,”高明順回道。
“他這一路上,并無耽擱,看來,是直奔建昌而去,”高泰明說,“明順,你以為,他所為何事?”
一開始,他們都以為段延貴此行,是為了打探虛實,并伺機摻沙子,這樣的事,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基本操作。
段家往高家掌控的地方摻沙子,高家也變著法的往段家掌控的地方摻沙子,高家滇東、滇西的兩支,也彼此摻沙子……
但看段延貴這急匆匆的,一路少有停留的樣子,肩負的真不像是這樣的任務。
別說摻沙子,他連會川(今會理)都沒好好看過。
“應該也不會是接觸宋朝官方,”高明順道,“若真是想接觸宋朝官方,段延貴不應這么大張旗鼓,”
高泰明點頭,是啊,為的應該也不是這事。
首先,因為自己持反對意見,段正淳目前應該不會做這樣的事,即便是要做,那也應該是悄悄的,不應該是現在這樣,擺明了車馬。
“何況,兒子覺得,即便他們的目的,是聯絡宋朝朝廷,也一定不會如愿,”高明順補充道。
高泰明點了點頭。
這么些年來,他們當然對身邊的這龐然大物,宋朝,也有相當的了解。
沒辦法,世宗保安年間(宋皇佑年間),宋朝狄武襄公率軍平儂智高之亂時,麾下宋軍自兩江口揮師直入國境(據說,當年狄青麾下先鋒楊文廣,率軍由廣西深入到云南文山一帶),所帶來的震撼,這么些年過去,依然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里。
原來在北方屢遭敗績的宋朝,并不是沒有精兵強將。
好笑的是,狄武襄公那樣的英雄人物,最后卻也免不了被宋朝的文臣算計,最后落了個郁郁而終。
可見宋朝的那些文臣,也并不是草包,在對待大理國請封一事上,也是如此。
若有使者去,他們總會熱情接待,但請封,卻從來沒有成功過。
各種原因,高泰明和高明順都很清楚。
宋朝的那些文臣,雖然一個個的怕是連劍都提不動,偶爾朝中出了個名將,他們便一個個的連睡也睡不安穩,但在有些事上的執念,卻又不比武將差。
這么些年過去,燕云十六州還在遼國手中,北部諸多國土,也一再被遼、西夏等侵占,但他們依然沒忘了,在漢唐時,大理國和交趾,只是中央王朝的一個郡。
哪怕當年宋太祖在大渡河畔輕揮玉斧,詔宋朝和大理國以大渡河為界,這么些年過去,還是有不少人,依然在做著有朝一日,時機成熟,便恢復漢唐版圖的美夢。
所以他們為什么一直以來不同意大理國的請封?
因為一旦宋朝官方同意對大理國進行封賞,就是從法理上,把大理國的地位明確了下來,從法理上,承認大理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是中原王朝的一個邊郡。
這樣萬一將來想收復大理,就一定會讓藩屬國個個離心,而沒有明確的封賞,就沒有這樣的麻煩(后來宋徽宗時,已經登基的段譽一請封,徽宗皇帝馬上同意,拜段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云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可見這娃真不是個爭氣的,把祖輩的那些雄心,哪怕只是嘴上的、夢里的,也都丟了個干凈)。
所以高泰明父子都清楚,段正淳想請封,那結果,也肯定不會有任何結果。
他們之所以這么篤定,除了他們對宋朝意圖的了解,還因為,當年高升泰一登基,便也打過這樣的算盤,結果卻只得來了幾句說了跟沒說一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