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斷,學生在這里向殿下請罪。”
特么的,這小子太會扣帽子,辯論,就是你來我往的爭搶著說話,打斷一兩次,不是再正常不過?
結果你竟然扯到不把大理國放在眼里,我且先讓你一回。
段譽一揮袍袖,“真記住才好,”
完了完了,他還補充了一句,“記住,我們這不是潑婦吵架,”
“噗嗤,”臺下輕笑聲此起彼伏。
柳蕓惱怒的看著芳媽,你怎么也好笑出來?你難道不知道,你就是太子所說的潑婦中的佼佼者嗎?
王顒的臉色頓時紅得跟猴子屁股一樣……我不跟你一般計較,我再忍!
“但是那些史書。 。卻說黨錮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明顯的夸大,”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看到的那些史書,都是由王兄的同門前輩所著的,就和王兄說我國懲處那些聚眾叩闕的讀書人無辜一樣,他們當然也天然的同情那些被黨錮之禍波及的同門,”
王顒又想開口的,但看了看段譽的嘴,算了,我還是再等會。
“這也就罷了,到了王兄這里,居然就把依據朝廷法度,對讀書人進行懲處,看成是亡國之兆,”
“呵呵,這是多么對讀書人有利的升華,這又是多么簡單粗暴的升華啊,”
“王兄的意思是,讀書人就不能懲處,一懲處,就要亡國,”
王顒很想說。落梅河記得看了收藏本站哦,這里更新真的快。你的總結,是不是也太簡單粗暴?
段譽看著王顒在翕動的嘴唇,補充道,“至少,不能這樣大規模的懲處,杖責、革除功名、罷官、囚禁、流徙、殺頭,對吧,”
王顒點了點頭,你至少說出了我的一部分意思……你還沒說完?
“那我們再反過來看看,”段譽站起來,依然不忘拿著他的寶劍,在臺上游走著,“據記載,東漢的黨錮之禍中,被處死的讀書人,有上百人,其它被懲處的,約莫六七百之數,”
“我可曾說錯?”他問王顒。
王顒心說,可算輪到我說話了,“殿下博聞善計,說的一點都沒錯,桓靈二帝期間,兩次黨錮之禍,不僅有數百君子無辜蒙難,便是他們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等五族,都受到了牽連,被罷官去職,被禁錮終身,”…,
他也朝著臺下,侃侃而談,“朝堂之上,再無一位清正之人,奸宦遂無所顧忌,大肆殘害百姓,故有黃巾之亂,東漢遂亡。”
段譽看著他,“你可說完了?”
王顒我還能再說一兩天的。
但既然段譽這么問,他想了想道“若沒有黨錮之禍,若朝堂之上,眾正盈朝,東漢,不至于是那般結局,而百姓,也不至于蒙受那么大的苦難,”
“歷朝歷代,當讀書人被無辜打壓、懲處之后,輪到的。。便會是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
他看著臺下那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所以,你等還不明白嗎?
見又有不少人在深思的樣子,他心說,先這樣也差不多了,等會再繼續收拾你,“殿下請。”
段譽點點頭,又搖搖頭,“上百人被處死,五族被罷官去職終身禁錮,呵呵,”他笑了兩聲,“那我們來看看,同期死去的黎庶有多少?”
“許多原本的繁華之地,十室九空,白骨遍野……就在那一百多個讀書被處死的同時。 。天下死去的百姓,何止千倍如此,也就是,何止十萬之數?”
“只要看看書,我們就不難知道,在漢末的那幾十年中,死去的百姓,又何止上千萬?因此絕了苗裔的人家,又何止百萬戶?”
“這樣的事,我們現在看來,都萬般心痛,但在王兄看來,那并不是事,也并不是東漢覆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