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種潔白細膩的面粉烙出的餅子這么美味,等吃完了這些她定要再買些回來。
劉氏心想。
吃過飯張曉瑛就跟著李書民和李峰一起到前面的醫館。
醫館不大,門上的匾額寫著“修正堂”三個字。
還真是簡單粗暴的直白啊!
張曉瑛忍不住笑。
進門左邊一前一后放兩張桌子,后邊有個小隔間,右邊是藥柜。
醫館里還有三個學徒負責抓藥煎藥消毒物品之類的工作,他們都喊李峰師父,喊李書民師祖。
張曉瑛在醫館也會跟著這么喊。
她是年紀最小的學徒,大家喊她“瑛子”。
上午病患不多,李書民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先到安置軍隊傷患的處所,這里叫“安樂堂”,類似于軍區醫院+療養院的地方巡視一遍。
張曉瑛自然是要跟著去的。
李書民看著要跟著出門的張曉瑛,欲言又止,嘆了口氣,最終什么也沒說,帶著她一起走了。
一起去的還有另一個叫李林的學徒,十五六歲,看著就是那種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樣子,張曉瑛覺得他在現代的學校里一定是班級里被化學老師選為實驗助手的同學。
安樂堂很近,就在府衙邊上一條巷子進去,一面墻就挨著府衙后院。
院門很大,沒有門檻,進了院子發現所有的屋子都沒有門檻,應該是為了方便傷員進出。
院子一共有兩進,房間很多,有點像營房。
里面有專門請的雜役仆婦負責廚房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傷患的工作。
這時候傷患不多,李書民負責的只有七八個,五個是訓練的時候不小心傷了皮肉,一個崴了腳,一個胳膊骨折,只有一個比較嚴重,肋骨骨折了。
別的病癥如發熱頭疼腹瀉之類的有另外的大夫負責看顧。
李書民一一例行給他們檢查傷口愈合情況,是否發熱,調整內服藥方,也沒多久就做完了。
在張曉瑛的認知里這就是每天例行查房。
沒錯,這就是她熟悉的工作。
她看到那些傷口,發現縫合技術非常不錯了,她從來不敢因為自己是現代人就妄自尊大。
正仔細檢查最后一個傷患,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很快就進了院子。
李書民吩咐李林
“有人受傷,快去喊你師父過來。”
院子里進來好幾匹馬,有人喊“大夫在哪里?”
還有四個人一起抬著一個重傷員進了一個空屋子。
李書民跟張曉瑛說了一句“不要慌”就緊跟著進去。李峰也趕到了,原來已經有士兵到醫館通報。
張曉瑛心跳還是加快了,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除了一個重傷的傷員還有兩個輕傷的士兵,都已經簡單包扎,坐在一旁等候。
仆婦送來裝水的提壺,從提壺倒水出來給李書民洗手。
李峰剪開傷員的衣服觀察傷口,李林打開手術箱準備手術器械。
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傷員是后背和一側手臂受傷,傷口很深,血還在流。
張曉瑛發現他們沒有施行指壓止血術,馬上請仆婦給自己凈手,然后為傷員指壓止血。
她一邊做一邊對李峰說
“我給傷員止血。”
李峰驚異地看了張曉瑛一眼,再看她手指按壓的部位,過了一會,驚奇地發現血竟然慢慢地止住了。
李峰按耐住自己求知若渴的心情,面不改色地給喝了麻醉藥的重傷員清理傷口。
然后,張曉瑛全程觀摩了一場古代外科手術。
實事求是地說,她姥爺李書民在現有的條件和認知下,已經幾乎做到盡善盡美了。
在張曉瑛看來,最缺乏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