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順著臺階進入這寺內(nèi),里面彌漫著香燭味,大雄寶內(nèi)前來禮佛的人們跪在蒲團上誠心祈禱,兩旁的和尚不停地敲著木魚誦念經(jīng)文,四處彌漫著祥和的氣息。
何仁本打算找個和尚問問,但林默讓他不要沖動,隨后四處看了看,看到這大內(nèi)的經(jīng)幡便靠近后仔細看了看,就這樣轉(zhuǎn)了一會,林默便帶著二人離開了清流寺。何仁奇怪的問道“怎么了?咱們不是來調(diào)查的嗎?現(xiàn)在不查了?”
林默嘆了口氣道“不是這座寺。”何仁一聽疑惑的問道“你怎么知道?按照你的分析,應該就是這座寺廟啊。”
林默搖搖頭道不是這座,理由有三,一是這寺雖建在山上,但山勢平緩,不似有山洞的樣子,就算是有也必定會十分顯眼,怎么可能用來關(guān)押若綾,二是這寺廟香火旺盛,人來人往,要是綁人藏在這很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不安全,三是這寺中的經(jīng)幡用料和紋路與我從馮貴那得來的并不相同,且上面的經(jīng)文并不是《金剛經(jīng)》的,所以不是這座寺。”何仁一聽確實十分有道理,但這附近除了這座寺廟就沒有符合林默要求的寺廟了。
林默拿出那地圖仔細查看,最近的寺廟離著也有五六十多里,太遠了,綁匪先把馬若綾綁回去,再回來勒索,這一來一回,一天時間就沒了,這時間上萬全對不上。
林默仔細看了看,然后拿出自己畫的那張草圖,與這地圖一對比,自己草圖山畫的那綁匪的大致范圍中符合林默設想的寺廟確實是一座都沒有,但隨即林默看到一個標注這的地方突然眼前一亮道“這不一定是和尚廟才吃素,尼姑庵也可以啊。”說著指了指地圖上標出的觀音庵道。
何仁有些疑惑“這信上不是說都是男子嗎?這尼姑庵里哪有男子啊?”林默搖搖頭道“這才是高明之處,誰會想到一群男子綁了人會躲在尼姑庵里?這庵離這不過十里,背山靠水,又極其隱蔽,確實是理想之所。”
何仁也沒反駁,現(xiàn)在最緊要的確定馬若綾被關(guān)押在哪,現(xiàn)在這所寺廟不是,只能寄希望于在這庵中,不然這半天時間想要從頭厘清線索尋找馬若綾那是大海撈針。
三人坐著船朝著這觀音庵駛?cè)ィ帜瑸楹稳屎蛷堎t知不知道這觀音庵,何仁自然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不信這些,在他看來去這些廟里燒香拜服還不如去青樓找兩個姑娘樂呵樂呵逍遙自在。
張賢倒是知道些便介紹起來“這觀音庵建成不過五六年,當初是從揚州來了一位高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庵主定閑師太一手創(chuàng)建,雖然這庵只有十數(shù)名尼姑,可以說是十分冷清,但卻十分靈驗,特別是求子上,若是女子不育,在這庵中住上兩,潛心禮佛過不了多久就能
懷上孩子了,小姐曾經(jīng)來過一次,只是上了柱香便離去了,畢竟小姐也未出嫁,這求子之事倒是多余了。”
林默一聽不由得一愣,自己好像聽馬若綾說過這觀音庵,當初第一次見馬若綾時,她就接著去觀音庵佛的名義支開了劉馨兒然后跟著自己一起查案子。
過了一香時間這船邊到了觀音庵的山下,這雖然從云州到這花了不少時間,但這離云州的直線距離并不遠,它背后的山翻過去再走一笑段路就到了云州城外,清流河的水正好圍著這山轉(zhuǎn)了一大圈,這地理位置確實是絕佳。
三人上了岸,這渡口便在山腳下,這山傳言是觀音手中的玉凈瓶所化,因此這山得名觀音山,山上的庵也就自然被稱為觀音庵了。此時庵里傳來了陣陣鐘聲,遠遠望去,庵里升騰起的煙霧不停的圍繞著這庵,襯托出一種祥和的氛圍。
林默粗略估計了一下,這從山腳下到庵里大約有不到一里地,且都是用青石修砌的臺階,來往的人雖然不多,但在這個相對偏僻的地方能大老遠跑來上香已經(jīng)是實屬不易了。
這渡口停靠著幾艘船都是前來上香禮佛的信徒,還有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