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李維這個家伙真的狂妄到敢跟我們正面對抗,要是他此時帶著人逃走當一伙流寇,我們能省下不少麻煩。”
華萊士和一群人騎著馬聚在一起,看著遠處的黑龍軍旗,語氣略顯遺憾的說道。
這一次三路出征,華萊士一行人根本沒想過李維敢正面對抗,華萊士一行人計劃將李維逼成流寇,占領查爾斯家族領地,斷絕李維的根基之地。
到了那時候,李維在莫爾比昂行省打出的兇名將一朝喪盡。
對李維這種違逆大勢的叛軍而言,一旦變成流寇,被正規軍追得到處跑,那些雇傭兵、賞金獵人、地方城衛軍、鄉鎮民兵等等武裝組織,就會如同看到獵物的鬣狗一般撲上去撕咬。
李維之所以能在莫爾比昂行省橫行無忌,不是因為他麾下的軍隊碾壓莫爾比昂行省地方各種武裝力量,而是他打贏了瓦訥市戰役,奠定了黑龍軍團的威名,震懾住了莫爾比昂行省的地方武裝力量。
這就使得很多城鎮面對李維,都是傳檄而定,根本不敢反抗。
現如今,華萊士主導的三路大軍圍剿,就是為了打破李維這個兇名,只要李維放棄老巢逃跑,不管他麾下的黑龍軍團會不會人心散盡,李維都會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畢竟一個看起來失勢的叛軍首領人頭,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個香餑餑。
這個道理很簡單,逆風局人人畏之如虎,順風局傻子都想要參上一腳,賺點零花錢。
到了那時候,即便李維戰力超群,也會陷入被群毆的地位,東躲西藏,在人民戰爭的海洋里被活活耗死。
李維就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所以從來沒有過成為流寇的想法。
自古以來,流寇成事的能有幾人?
而且那幾人無一不是有著天時地利人和!
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所向!
比如說明末李自成那幫人,當流寇能成事,還不是因為當時的明朝正統不得人心?
這才讓李自成那幫流寇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支持者和新生兵源加入。
而李維現在的處境,恰恰相反,人權宣言讓法蘭西王國的制憲會議一下子拉攏到大多數底層民眾的支持,李維這種貴族余孽帶領的叛軍,根本不得人心。
在不得人心的前提下,再玩流寇那一套,還不得人人喊打,隨便進攻一座小村子,都能冒出來一群村莊衛隊跟李維火并!
大勢和人心還是很重要的,沒有民心的掌權者,自然就要想方設法掌控大勢,民心不代表大勢,但民心可以影響到大勢!
李維只有一直維持著戰無不勝的人設,才能讓大多數人敢怒不敢言,甚至不得不向李維跪伏,為他各種物資乃至青壯人口!
李維一路行軍而來,沒有遭遇到一次游擊隊襲擊,就是因為李維在瓦訥市戰役打出來的名望,讓反對他的人膽寒。
華萊士一行玩政治的人,自然很清楚這一點,遺憾的是,他們等來的不是落荒而逃的黑龍軍團,而是迎面而上的黑龍軍團。
在華萊士一行人眼里,逃跑的李維必敗無疑,但迎面而上的李維只要打贏了這一仗,就可以延續自己的輝煌。
當然,華萊士一行人并不認為李維能取得勝利,巴伐利亞兵團反叛的事情已經被華萊士麾下的斥候偵騎得知,從巴伐利亞兵團的潰兵口里得來的消息。
所以知道李維麾下的黑龍軍團又折損了數百人,如今雙方的兵力對比真正意義達到了1比3!
兵力對比1比3,可不單單是李維的士兵一個能打三個就能贏那么簡單,軍隊基數越大,兵力對比差距越能決定勝負形勢。
不光是華萊士一行人信心十足,整個伊勒維萊訥行省的軍隊都氣勢如虹,覺得己方必勝。
這就是華萊士一行人調動起來的大勢。
李維手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