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向她招了招手,道“好孩子,快過來讓哀家看看。”
閔熹上前,已經有宮女往太后腳下放了個繡墩,閔熹挨著坐了個邊。
坐下后閔熹才看清太后的樣子,三十多歲的人顯得像二十多歲一樣,眉眼含笑,端莊溫柔,給人如面春風之感。
這樣的人在朝堂上能一呼百應嗎?
閔熹看太后的時候,太后也在仔細打量她,過了會,太后笑道“與哀家妹妹倒是有些相像。”
“啟稟太后娘娘,臣女也聽祖母說過,臣女與娘親有幾分相像。”
到底有沒有說過,閔熹也不知道,從她穿來,除了周媽媽就沒人跟她提過她生母的事。
“哦?怎么是聽說,你竟不記得你娘的樣子了?”
閔熹露出傷心的表情,道“回稟太后娘娘,在臣女尚幼時,娘親就過世了,是以,臣女并不記得娘親的樣子。”
“真是個可憐的孩子!”說著太后嘆了口氣,繼續道“如今見了姨母,怎的還‘太后娘娘’‘臣女’的,倒顯得生分。”
閔熹思忖,這是過關了嗎?太簡單了吧。
“熹兒不敢,請姨母恕罪。”
太后欣慰的點了點頭。
“恭喜姐姐,見到了甥女,妹妹可真是羨慕的緊呢。”云太妃拿著帕子捂著嘴笑道。
“哀家的甥女就是你的甥女,你也不必打趣哀家。”太后捏著帕子指著云太妃笑道。
“那可太好了,熹姐兒,快叫姨母。”云太妃笑著看向閔熹。
閔熹有些懵,這能叫嗎?
云太妃圓圓的臉上滿是期待,并沒有一絲作假玩笑的成分。
不會是真要認她做外甥女吧?
閔熹看向太后,太后微微點了點頭。
這下拒絕的話閔熹也說不出來了,起身兩手交叉放在腰側深蹲,眉眼彎彎笑著叫了聲“云姨母。”
“好孩子,快坐下。”說著就從頭上拔了一根堆絲梅英采勝紅寶石簪子放到了閔熹手里。
閔熹連忙屈膝道謝,被云太妃按著坐下了。
這時,另一道聲音響起“姐姐,妹妹也委實羨慕呢,不知妹妹有沒有福氣多一個外甥女呢?”
太后端坐還沒說話,云太妃先氣的不輕,“靜太妃姐姐,你先把你家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認清再說。”
閔熹忽然想起靜太妃的娘家竟是大名鼎鼎的孫家,孫家是先帝在時依靠靜太妃上來的新貴。
靜太妃的父親孫正貴在太常寺任典薄,太常寺主管祭祀,只有皇家信任之人才可擔任,沒有祭祀大典時異常清閑。
孫正貴一朝得勢,便在家里納了十幾房的小妾,生了五六個庶子,七八個庶女,這些庶子庶女有成親的,有沒成親的。
嫁出去的庶女聽到家里有個什么好東西就回來鬧,家里時常鬧得烏煙瘴氣,把靜太妃的母親吳氏擠的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好在,吳氏還有個嫡子,不然孫家只會更亂,有沒有這么多庶子庶女生出來還不一定呢。
京都城里時不時就會傳出孫家的八卦,閔熹閑的沒事聽得也多。
靜太妃定然不愿意有人說她家的笑話,當即回道“妹妹說話何必如此刻薄,我娘家人多那是我的福氣,就算認不清又怎樣,可總比不知道娘家人在哪兒的強吧!”
云太妃顯然就是那個不知道娘家人在哪兒的人,閔熹猜測,云太妃大約是從宮女升上來的,出身就是她的硬傷。
“你說誰呢?”
“說誰誰心里清楚。”
“你!”
兩位太妃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下面的小太嬪眼觀鼻鼻觀心,像是沒聽見一樣。
閔熹低眉順眼坐著。
太后似是被吵得頭疼一樣,按了按額頭,喝道“行了!一個個像市井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