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廳里就汪氏一個主人在招待客人,春生班的班主正拿著戲單子給汪氏,恭敬的請汪氏點戲。
春生班是現如今京都城里最紅的戲班,太太姑娘們都愛看春生班小玉樓的《流鶯轉》,《流鶯轉》總共有三十出,若要從頭到尾唱完,一天肯定完不了。
閔熹離得遠,只隱約聽見汪氏點了《流鶯轉》里的兩出戲,然后就遞給了慶國公夫人,讓慶國公夫人點戲。
慶國公夫人也點了《流鶯轉》,不過,她點的是另外兩出戲,抬頭時正好看到華春伯夫人過來了,便笑著點了下頭,隨手將戲單子給了另外一位太太,示意她點戲。
華春伯夫人同慶國公夫人打了招呼后就被幾位太太叫住了。
姜氏這才帶著閔熹拜見慶國公夫人徐氏,慶國公李俞科與太夫人的親子閔珒一起長大,兩人都曾跟著鎮南王上過戰場,小時候的李俞科也常來侯府玩,太夫人把他當做自家子侄一樣照顧。
自從閔珒戰死后,李俞科在靖北侯府沒了相熟的人,便不大來了,不過兩家逢年過節都會互送節禮,也沒斷了往來。
徐氏在家也常聽夫君說起他小時候的趣事,見了侯府中人便覺得親切,看到閔熹笑道“這是熹姐兒還是霜姐兒?”
姜氏笑道“是熹姐兒,我家霜丫頭早不知道野哪去了。”
閔熹上前行禮,還沒蹲下身,就被扶住了。
徐氏笑道“沒想到熹姐兒都這么大了,上次見時還要人抱呢。”
閔熹沒見過徐氏,上次侯府請客應該是她爹續弦的時候,那天她就待在自己院子沒出來見客。
想來是在她生母葬禮上見的吧,那時她才一歲多。
雖然那時還沒穿來,但這一兩年早已把原身的事了解的清清楚楚了,越了解越覺得原身可憐,一個一歲多的小姑娘,卻只靠下人帶著自己住一個院子,那得是多不受關注才有這待遇。
怪不得后來原身會中暑丟了性命。
不過,現在她自己住一個院子當然是最方便的,可就是在這府中有些太孤立了,沒有靠山。
閔熹心里胡亂想著,面上微笑看著姜氏在花廳里和各家夫人太太們寒暄,姜氏時不時的也叫她過去跟各家太太打招呼。
有些不請自來的太太們看到她,就像看到銀子一樣,拉著她的手把她夸的天上有地下無的,恨不得把她揣到兜里帶走一樣。
那天她從入宮到出宮都經歷了什么,在這些太太們中間都傳開了,似乎整個皇宮就沒什么秘密一樣。
就是說的有些夸大其詞。
什么太后娘娘一見她就把她抱在了懷里,什么舍不得她走還留了膳,什么讓皇上親自送她出宮。
閔熹聽著十分汗顏,連連擺手說“沒有沒有”“不是不是”。
不過,似乎沒有人相信,幸好有姜氏在旁解圍。
閔熹只好盡量不說話,只微笑看著。
看著看著,就發現太夫人選姜氏管家還是有道理的,姜氏不論見了誰都有話題,似乎就沒有她不熟的人,對別人說的張家長李家短她也能接上話,讓人倍感親切。
在這方面,汪氏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她只是笑著聽別人說,也不怎么插話。
按理說,姜氏不是侯夫人,與這些太太交際時難免有些底氣不足,或是被人看輕,可遇到這種情況,姜氏總能一一化解。
只是,她化解的方式讓閔熹厭煩,有的太太城府不深,自家夫君比三老爺職位高,與姜氏說話時難免露出鄙夷的神色,這時,姜氏便將閔熹推出來,讓閔熹上前拜見。
閔熹最近風頭正盛,此時絕沒有哪位太太會頭腦不清醒的給她臉色看。
是以,姜氏每次都能輕松化解。
姜氏第一次這樣做時閔熹還沒意識到,第二次閔熹隱約有些感覺,第三次閔熹便確定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