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秦國的法,沒人會敢不聽。
但是現在完全沒了往日的光景,誰也不可能一言定斷,這樣的形勢雖然會少不了爭執。
不過,在嬴政的心里,大秦就應該如此,于不斷地爭執中成長。
最終,還是由嬴淵做了總結,“這場戰爭,是時候該到此為止了,一旦繼續冒進,不僅會增加戰爭的風險,還很有可能讓廉頗孤注一擲,逐個擊破蒙恬所設下的防線,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將趙國逼得太緊了,整個趙國上下,君臣一心。
在這種時候伐趙,明顯不是明智之舉,雖說燕國也已經開始與趙將趙蔥、顏聚等人交戰,但那個燕丹,說到底只是想收復失地而已,他也不想與趙國全面開戰,畢竟,趙國滅絕,對于燕國來說,并無任何好處?!?
他的意思是說,趙國面臨此等危險境地,君臣上下肯定是一條心了,可謂毫無破綻,一旦繼續冒進,那就是國戰,人力、財力、物力,都要持續增加,就這還不一定能將趙國拿下,更何況還有廉頗在。
燕國那邊一旦看到秦國有滅絕趙國的念頭,肯定不會遂了秦國的愿,保不齊還會與趙國合謀。
到了那個時候,秦國騎虎難下,得不償失。
總結就一句話,現在就對趙國發動大的戰爭,明顯不是好時機。
熟知歷史走向的嬴淵心里很清楚,趙王偃,在明年就會死。
現在都十一月了,他還能活多久?
只要他一死,趙國上下必然大亂。
到時候可以趁機再去奪得趙國的一些城鎮,慢慢蠶食。
等滅了韓國以后,秦國的土地就與趙國接壤了,到了那一刻,可以從多方出兵攻打趙國。
不至困于壽陵一帶的那一條路線。
“你們怎么看?”嬴政問向他人。
得到的回答,在這一刻出奇一致。
這個時候,嬴政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他不需要嬴淵來幫他做出決定。
真正做出決斷的那個人,應該是他。
事情已經蓋棺而論,嬴政自然也沒有繼續讓他們討論下去的念頭了,對于趙國的事情,的確是要趁早結束,才符合秦國自身的利益需求。
當眾人散去之后,嬴政特意將嬴淵留了下來。
他開口問道“伐趙之事,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寡人一直以來,都想問問你,若是有朝一日,寡人決意東出,率先該去滅那個國家?”
聞聲,嬴淵心中一愣。
其實這件事情,嬴政曾經問過尉繚。
也得到了他的充分意見,既然心中已有答案,何以今日又問自己?
尉繚給了他一個大的戰略觀念,王翦、李信等諸將去實施這個觀念,最終秦國確實做到了。
想到這里,他不再猶豫,脫口而出道“滅韓!”
“說說看。”嬴政微微一笑。
嬴淵開口道“韓國乃是四戰之地,與各國接壤,地勢優越,為天下正中之地。而且,在各國當中,尤為要屬韓國最弱小,最近這幾年,我們可不斷削弱蠶食趙魏兩國,待到我們滅韓之時,他們自然就不敢插手干預。”
按照他的計劃,將會與原來滅韓的時機提前幾年。
這也一直是他想去做的事情,只有將韓國滅了,壓在他心底的一塊大石才能徹底落下。
“退下吧?!?
嬴政聽到他的回答之后,并未表現出有多驚喜的一幕。
因為滅韓的戰略,不僅尉繚對他說過,就連李斯也說了不止一次。
所以,此番聽到之后,倒是沒有一開始的那種喜出望外的情緒波動。
嬴淵頷首作揖,徐徐退出大殿。
不知道為什么,今日見到嬴政,在他心里造成了較為陌生的感覺,似乎沒了往日的那種熟悉感。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