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淵作為三軍主帥,焉能不知麾下將領之心緒?
他是故意為之,就是要讓他們到了真正饑渴難耐的時候,在放他們出籠,屆時便如餓虎撲食一般,不惜一切代價,無往而不利。
不過,在章臺宮內,嬴政卻接到了許多匿名奏章,毫無例外,都是要彈劾嬴淵不知進取,只知固守的問題。
“寡人即使不用想也知道,這些奏章,基本都是外客所寫,畢竟,只有他們這些學富五車之輩,才能寫出這么華麗的文章。
將一個小問題,無限擴大,甚至上升到了家國存亡的地步,寡人要是不嚴懲冠軍侯,甚至都可以被后世人稱作為昏君了。”
嬴政隨手翻了幾篇奏章,隨手丟棄到一旁,站在蓋聶與趙高身前,負手而立。
大戰在即,國內突然出現幾種不太一致的聲音,這并不是一種好兆頭,而秦王也因此有些煩悶。
后者上前一步,小聲道“王上,侯爺明明有戰勝的把握,但是遲遲不進,反而屢次三番的向我們催要糧草,這是不是有些太”
說到這里,他欲言又止,留給了嬴政足夠的遐想空間。
其實嬴淵要糧草這件事情,全無私心。
日后打到韓國本土,戰線拉長,他必須要保證補給充足,不至于因為糧草這種事情而栽了坑。
縱然他將理由告知了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但是他們并不在乎這一點,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只知據守不知進取,就是大錯特錯。
“屬下倒是認為,侯爺這樣做,乃是更好的為了全局戰爭做準備,屬下堅信,接下來侯爺必將會有大動作。”
蓋聶作揖說道。
他與嬴淵關系不錯,自然要幫他說話。
嬴政并未吭聲,只是稍微點了點頭,當做回應。
沒有人知道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這場大戰,說是萬眾矚目也不為過,嬴政選擇了充分信任嬴淵。
要是他這里出現半點疑心,估計會影響到前線的作戰計劃。
此刻,嬴淵也已經下達命令,向敵軍猛攻。
這是他于今日掛帥出征以來,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
按照原來計劃,衛莊部開始出現全面潰逃的現象。
其實對他而言,這一切也都在意料當中。
韓軍正在井然有序的撤退著。
秦軍發動的規模異常浩瀚,幾乎是傾巢出動,衛莊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能夠抵抗得住。
而且這一切發生的很突然。
四月初。
嬴淵與衛莊交鋒不下十余次,基本都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最終,在防線全線崩塌的情況下,平陽關內的韓軍選擇突圍,與衛莊部匯合,正式宣告撤退,耗費數日,抵達沁水一帶,重新擺開防御陣勢,準備時刻面臨秦軍沖鋒。
平陽關一戰,在后世當中并無明確記載,似乎韓軍稀里糊涂的就撤退了。
沁水一帶易守難攻,乃是三大山脈匯集之地,綿延起伏的大山極容易設下埋伏,嬴淵沒有急于一時的向衛莊發動攻擊,而是派遣使者,打算與他在兩軍大營的中間地區,見上一面。
美名其曰,敘敘舊情。
“大將軍,這必然是秦軍奸計,要是您去了,他萬一向您動手那該如何是好?”
有一名韓軍將領忍不住叮囑正在陷入沉思當中的衛莊。
其實后者心中也清楚,不過,那名秦使也說了,嬴淵只會帶一萬人隨從,希望他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衛莊就明白了,嬴淵是想效仿先賢,打一場堂堂正正之戰,此戰沒有陰謀詭計,沒有爾虞我詐,乃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之戰。
其實這種戰役,在春秋時間,是比較常見的。
甚至敵我雙方戰過之后,還會象征意義上的給對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