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王迎香,今日的王曉鳳。王迎香的名字在魯中南根據(jù)地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家是江蘇邳州人,在徐州和棗莊的中間,這次組織上選中她冒充王曉鳳,和她是邳州人不無關(guān)系。喬天朝的檔案資料顯示,他的夫人王曉鳳是徐州人,如果不會說徐州話,就很容易暴露,在隊伍里選擇一個合適的徐州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迎香老家剛好是邳州的,離徐州不遠,口音也接近,于是就選擇了王迎香。王迎香在魯中根據(jù)地是個很著名的人物,人們都知道魯中南根據(jù)地有一位會使雙槍的女游擊隊長,日本人聽了都要聞風(fēng)喪膽。
王迎香所率領(lǐng)的游擊隊大部分都是女人,大多來自江蘇和山東。幾年前,南京和上海先后被日本人攻占后,便一直向北推進,先是占領(lǐng)了徐州,然后經(jīng)過臺兒莊血戰(zhàn)后,國民黨的隊伍被迫撤出了。王迎香就是這個時候參加的革命。日本人來了,燒殺搶掠,一時間狼煙四起,便沒有了太平日子。她是在一天夜里從家里逃了出來。當(dāng)晚,日本人用砸開一家又一冢的門,尋找著花姑娘。王迎香知道與其坐等受辱,不如逃離,或許還有一條生路。
一路上,她碰到了好幾個和她同等命運的姑娘。剛開始,她們不知向哪里跑,遍地都是鬼了,哪里才是她們的憩息之地呢?她們感到茫然。一口氣跑到山里,又遇到一些逃出來的女孩子,相同的遭際讓她們走到了一起,從那以后,十幾個姑娘流落在山里,靠野果和山泉活命。她們手持木棒,衣衫襤褸,像野人似的在山野里奔走。最初,這只是一群沒有準確目的的女子們,只為了躲過日本鬼子的奸殺,堅韌地活下去,直到后來遇到老魏率領(lǐng)的共產(chǎn)黨的游擊隊,才算有了歸宿。老魏的游擊隊有上百號人,幾十條長槍短槍,他們趴火車,炸橋梁,白天黑夜地騷擾鬼子,在這一帶很是紅火。
后來,老魏的游擊隊收留了她們,她們被編入游擊隊第九隊,老魏還給她們配了幾支槍。王迎香就是那會兒學(xué)會打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第九小隊和整個游擊隊一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游擊戰(zhàn)。著名的鐵道游擊隊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第九小隊因為都是清一色的女人,也被稱為女子第九小隊,她們走到哪里,都顯得與眾不同。后來,這支游擊隊在這一帶漸漸有了名聲,又有許多人加入進來。不少姑娘在見到第九小隊的颯爽英姿后,更是踴躍參加,令第九小隊兵強馬壯。
經(jīng)過幾次戰(zhàn)斗洗禮之后,王迎香被老魏任命為第九小隊隊長。那時的王迎香已經(jīng)出落得豐姿綽約,年滿十七的她,齊耳短發(fā),腰扎皮帶,濃眉大眼的王迎香已經(jīng)是標(biāo)準的游擊隊員了。最惹人眼目的還是她手里的雙槍,槍是她帶領(lǐng)第九小隊端掉日本人的炮樓繳獲的,腰間的皮帶上左邊插著短槍,右邊也插著短槍,短槍的槍柄上還系了兩塊紅綢,在腰上一飄一飄的。
日本人一提起老魏的游擊隊就頭疼,游擊隊常常是打了就跑,化整為零,神出鬼沒。日本鬼子兩個聯(lián)隊,為這支游擊隊在山上、鄉(xiāng)里掃蕩了好幾次,連游擊隊的毛都沒有摸到。日本人頭疼,中國人卻很高興,老魏的游擊隊在這一帶很出名,而最出名的莫過王迎香了,她在老百姓的傳聞中簡直就是女俠,手使雙槍,拾左手,打右眼;舉右手,射左眼。白天來,黑夜去,低飛高走,來無影去無蹤。日本人重金懸賞,要拿下她和老魏的人頭。那陣子,日本人占領(lǐng)區(qū)內(nèi)的墻上、炮樓上都可以看到老魏和王迎香的畫像,他們在日本人的眼里,無疑是眼中釘、肉中刺;而在老百姓的心里,他們就是這一方的神。
不幸的是,老魏在一次反掃蕩中犧牲了。老魏死時連一句完全的話也沒有說出來,只是把手里那把沉甸甸的二十響盒子炮遞到了王迎香的手上。王迎香高一聲、低一聲地喊魏隊長,老魏……
但她并沒有喊回老魏,老魏在她的懷里還是合上了雙眼。
亂世出英雄。聲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