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快進到1953年的春節,吳光耀一家在深水灣79號度過了第一個新年。
這個時候的深水灣冷冷清清,要不是吳家傭人、月嫂和安保足足有10人,難免有一些荒涼。
大年初一岳父、舅舅這些親戚到來,也感嘆道“這里倒是個風水寶地,就是人氣還不夠旺盛。”
吳光耀回應道“現在的港島民眾都忙著搞錢,忙著溫飽,所以深水灣這么好玩的海灘,來游玩的寥寥無幾。不過隨著人們的生活富裕了,自然就會重視生活的品質。周末來深水灣的人就會開多起來,那些豪商巨富也會盯上這里。”
聽完吳光耀的話,林有德有點心動,開口詢問道“光耀,你說我們家也來這里拿塊地皮,蓋套別墅怎么樣?”
吳光耀笑道“早該如此了,岳父的紡織廠這幾年盈利頗豐,在港島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早該建一套屬于我們頂級富豪的專屬別墅了。”
n拉鏈巨大的訂單,早就甩開了港島其它紡織廠,躋身港島巨富,身家保守也得有五百萬港幣的樣子。
別看一條拉鏈上面只有一點點布,但那可是供應的全球,一年幾十億條,能不賺嘛!
林有德目前也就兩幢物業,一幢是最開始買的唐樓,一幢是長江實業開發的瀾灣別墅,難免顯得有幾分寒酸。
“行,年后我去來購買,以后我們兩家就是鄰居!”
兩人的談話,吳光耀舅舅周致遠聽了,難免有點羨慕。
周致遠的工廠是生產膠鞋的,膠鞋的客戶主要是苦力,所以利潤不高;
哪怕是港島比較大的膠鞋生產商,一年盈利也不過幾萬港幣。
吳光耀有心幫他,可是對鞋業不甚精通。
唯一能幫他的,就是他購買瀾灣別墅的錢,有一半是吳光耀借的。
“舅舅,膠鞋畢竟是個廉價產品,利潤不高,我看你應該再發展一個產品。”吳光耀突然想起了什么,略帶興奮的對周致遠說道。
這句話要是別人說出來,周致遠可能還會考慮一下,但是吳光耀一說出來,周致遠立馬激動起來。
自己的這位外甥,做生意沒人能出其左右,旗下多個產業,無一不是行業標桿。
自己當然不會懷疑外甥的本事!
“什么產品?”周致遠激動的說道。
“玩具,小孩子玩的玩具。其實不禁女人的錢好賺,還有小孩子的錢也好賺。港島的塑膠業發展迅速,舅舅正好分一杯羹,只要產品質量好,就可以銷往整個亞洲。”吳光耀開口說道。
吳光耀這樣建議,其實還有一個惡趣味,那就是擠兌一下李超人。
李超人這兩年在塑膠業上面發展不錯,產品開始銷往東南亞和東瀛;
但是吳光耀知道他還有一劫,那就是在今年因為產品質量不好,經銷商開始找他麻煩;
這一劫也是李超人最大的一劫,因為一度工廠不能繼續下去,還欠著銀行、材料商的款;而且那些經銷商對他十分厭惡,甚至跑到港島來辱罵他。
周致遠一聽并沒有因為產品太小,而感到失望;
既然外甥都這樣說了,那自己就嘗試一下!
“晚點我去籌備,爭取盡早開工!”周致遠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相信。
其實吳光耀已經幫周致遠規劃了未來,那就是世界級的玩具商。
當然,一切還是要靠他的造化,吳光耀只會指點一下。
1953年,2月底。
環球大廈一共有六層,吳光耀獨占頂層,第五層則是電報室、會議室,其余的職員和管理層占據了下面四層。
吳光耀的辦公桌上面擺放著一疊紙質文件,則是財務部剛送來的資料,吳光耀已經看完。
拿起一支筆,吳光耀在紙上隨意的寫著一堆數據和文字,在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