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歲月更迭,轉眼又是新的一年。
1967年元旦過后,吳光耀開始頻繁深入各個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調研,及召開集團管理層會議;
為什么要這樣做?
只有吳光耀自己知道,屬于吳氏家族的‘大時代’真的要來臨了!
環球集團,董事長辦公室。
吳光耀仔細的核對環球航運一共205艘船的信息,以做到心中有數。
船的數量確實多了一點,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誰叫吳光耀發展航運的時機早,當時造船技術只能造出三、五萬噸的油船呢!
205艘船共計1700萬噸的載重量,其中油船1355萬噸,貨船(包括貨柜船)345萬噸。
油船的情況是:15艘3萬噸油船、48艘5萬噸油船、42艘10萬噸油船、10艘15萬噸油船、25艘20萬噸油船;
貨船的情況是:25艘3萬噸散裝貨船、20艘5萬噸貨柜船/散裝船、10艘7萬噸貨柜船,10艘10萬噸貨柜船。
這些船只的租約,絕大數在今年上半年結束長約合同,然后不再續租長約;
只有不到兩百萬噸載重量的船只,長約合同是在下半年結束,到時候更不可能續租長約;
因為,蘇伊士運河在六月份就開始關閉了,而且一關就是八年。
心中有數之后,吳光耀把環球航運的資料收了起來,看看時間,高層會議的時間到了。
“董事長”一眾高管看見吳光耀走進會議室,紛紛起立問好。
“大家坐,準備開會!”吳光耀手掌向下壓一壓,示意大家坐下來。
吳光耀開會從來不帶稿子,想到哪里說到哪里,畢竟自己只是抓個大方向,細節方面自有管理層搞定。
“邁瑞,你先做個匯報吧!”吳光耀先點了港島航空的總裁邁瑞。
此時,航空業的發展前景已經漸漸明朗,航空業技術發展趨于成熟。
這一切都要歸功了世界的經濟形勢,以及噴氣式飛機技術的成熟。
而港島航空占盡地利,港府按照國際慣例,實行一家公司一條航線:比如,東京至香港的一條航線,只許可東瀛其中一家航空公司運營;根據對等關系,香港本地航空公司也在這條航線設立航班,航班次數對等,你一周飛幾次,港島航空一周就要飛幾次,大家必須一樣。
港府的這種政策,對港島航空可謂是非常有利!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
據吳光耀所知,前世港島回歸前,內地航空公司開通到港航線,一度達到九比一,遠遠領先國泰航空的班次;
不過這一世,港島以北的航線屬于港島航空,而港島航空屬于華資,吳光耀自然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內地的航線未來是港島航空的利潤大頭,自然要爭取更多的航班,三比一這種情況還差不多;
吳光耀相信,對面絕不敢在這方面得罪自己;
以對面的一貫溫和做法,吳光耀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拉攏對象。
“董事長,各位同事!港島航空目前已經擁有7架波音客機(載客198人的客機),3架子爵客機(載客88人的客機),去年的盈利為710萬美元......雖然盈利開始大幅增加,不過鑒于航空業的發展前景,港島航空需要繼續投入資金購買客機,以保證足夠的競爭力。所以,預計在六十年代,并不能給集團(股東)帶來利潤。”
吳光耀點點頭,邁瑞最后的話,自己倒是很同意!
航空業本身就是一個投資大,回報晚的行業。
吳光耀預計,港島航空真正賺錢(套現)的時代,還得是八十年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