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傷兵維護地方辦法是李興之效仿后世民國時期,地方上設立保安團的辦法。
這樣安排不光令那些為靖北軍浴血廝殺的將士們能夠在復員后能得到妥善的安置,讓他們能夠衣食無憂,而且還能有效地維持地方上的治安,處理地方上有可能的突發事件,比如士神煽動百姓鬧事,剿除境內的盜匪,靖北軍野戰軍團有戰事發生,他們還能起到監督轉運糧食的責任,也就是說,這些地方軍隊就是后世的武裝警察。
順天府乃是京師直轄,又在李興之的眼皮子底下,又有錦衣衛和駐扎在京的官兵威懾,宋廣坤和狗腿子馮銓的行政命令,很快就得到了行之有效的執行。
在天子改元后僅僅半個月,也就是上元節不到,在朝廷的官員以及順天府七縣五洲的地方官員還在休沐期間,地方上所有的鄉長以及配套的行政人員就已經就位,這樣的行政速度,讓朝臣和各地的官員士紳根本來不及反應,等過了上元節,官員們回衙辦差的時候,他們這才發現,他們已經喪失了地方上的統治權。
本來,直接在順天府采用如此野蠻的方式推行新政,李興之還擔心會有不甘心失去統治權的士紳和宗族勢力勾結官員鬧事,所以不光在順天府各縣都調派了錦衣衛和靖北軍,隨時準備鎮壓可能發生的騷亂和惡**件,但是直到順天府所有州縣全部改革完畢,預判的反抗卻是一件都沒有發生。
各縣傳來的奏報,全部是當地的士紳對朝廷對地方行使管理權的事情很是歡迎,甚至有不少士紳主動地和在當地推行改革的錦衣衛和新任鄉長聯系,愿意拿出錢糧捐給朝廷,來換取他們的子弟在地方上弄一兩個職司。
這樣的請求根本不需要奏報到日理萬機的李興之那邊,負責推行此事的北直隸巡撫宋廣坤便能一體所決,有鑒于李興之提出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宋廣坤對服從朝廷政令,主動向朝廷交納錢糧的士紳皆是具名在冊,并同意酌情考慮他們子弟在地方擔任職司的提議。
由于地方士紳的配合,順天府推行新政之事是出奇的順利。
在京的丞相府長史徐以顯是這樣認為的,他道:“這幫人本就是欺軟怕硬的主,東虜來時他們拋下百姓躲在城里不肯出來反抗,對地方上的百姓不聞不問,再加上丞相入京以來的雷霆手段,光是六品以上的官員就砍了數百個,更不要說朱純臣和周奎那樣的皇親國戚了,只要腦子沒有問題的,斷不敢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靖北軍的統治權。
再說咱們又不沒收他們的土地,也不搶他們的銀子,只是讓他們交出當地的統治權,還給他們子弟一定出路,這樣的做法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百姓們得了咱們的好處,雖礙于鄉里和宗族面子,但對于我們還是歡迎的,再加上有新任的鄉長和武裝嚴整的士兵給他們主持公道。
絕不會聽那幫人的鬼話和朝廷做對,沒有百姓的支持,他們也只能老實。真要不老實,他們又能如何?難不成敢真的跳出來抗拒王權嗎?
劃分完新的行政區后,宋廣坤就是趁熱打鐵,直接下達了清查各州縣田畝黃冊,以及那些因為逃難過來被地方士紳和宗族隱藏起來的流民,也就是黑戶。
有一次,就有第二次,退讓了一次的士紳自然而然地妥協了,錢糧都交了,自己霸占的田產自然也能交出來,誰敢不交,沒看到京師城門口還立著十幾個朝廷大員的人皮么。
不過,順天府到底是天子腳下,就算東虜這幾年屢次入寇,但還算是太平地界,涌入的流民也不算多,經查,凡順天府所轄七縣五洲一共有黑戶二十八萬余人,主要集中在被東虜攻破的昌平和遷安等縣,那里無主的土地也很多,約有八十三萬畝。
宋廣坤索性就將從寧遠遷回京畿的關寧軍家小也安排到了這兩個縣,重新劃分土地,任命地方行政官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