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大順軍,只有站著死的漢子,沒有委曲求全之輩。”
面對王忠的招降,劉體純眉宇之間略有松動,李來亨卻是臉色決絕,提著血淋淋的長刀,對著圍攏在身前的靖北軍怒目而視。
“想不到流寇中還有如此剛烈之人,不肯投降那就殺了吧!也算是全了他忠義之名。”
王忠感慨了一句,揮手示意左右上前拿人,他可不想為了區區幾個流寇浪費時間。
“王帥,此人就是李過的干兒子,若是拿住他,李過必定向丞相納降,如此我軍整合投誠的順軍也容易的多。”
隨軍的吳汝義,連忙進言,靖北軍不認識李來亨,他這個李自成的心腹可不會不知道李過在農民軍中的威信有多高。
“李來亨,李過已經降了丞相,你若是繼續負隅頑抗的話,汝父還有你身旁的那些兄弟可都要替你陪葬了,丞相天恩仁慈,只要你肯歸降丞相,丞相定會加恩封賞,憑你和你義父的本事,還愁搏不到一個封妻蔭子嗎?”
一同攻入順營的劉芳亮和反正歸明的顧君恩也出言相勸,他們作為李來亨的長輩,在順營時,就是對這個驍勇善戰的后起之秀,十分看中,自然不愿意李來亨枉自送了性命。
“我父……降了?他在哪里?”
李來亨決絕的臉色終于松動,疑惑地看向劉芳亮。
“降了……汝父隨丞相追擊李自成去了,他讓我等入營尋你,你還是跟咱們出去吧,待尋到你父,再做計較。”
這個時代的人,最講究的就是忠孝二字,即使是窮兇極惡的江洋大盜,也把孝字看的很重,劉芳亮為了保住李來亨,不得不編起了瞎話。
“我……我要見我父。”
李來亨到底年輕,在聽到李過投明后,終是放下了手中的長刀。
猶豫不決的劉體純本來還有一點心理負擔,見李來亨投了,只得也扔下了刀子,向靖北軍投降。
大營內的戰事趨于尾聲,近十萬順軍土崩瓦解,靖北軍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徹底殲滅了順軍主力。
逃出大營的李自成,此刻也遇到了大麻煩,他算計的不錯,自他逃出大營后,就發現確實沒有官軍設伏阻攔。
急于脫險的李自成、牛金星等人不由地松了口氣,連忙帶著殘余的親兵,一路往祥符狂奔。
祥符距離朱仙鎮三十余里,東與蘭考縣、杞縣接壤,西臨開封市禹王臺區,南與尉氏縣、通許縣接壤,北面直通黃河和運河,可謂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李自成撤軍時,讓自己本部走祥符,也是看中了祥符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可是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想到本已投降大順的祥符知縣周文采居然對自己閉門不納。
祥符本是小城,平日里就一個巡檢司駐防,城中維持的主要就是縣衙的一干差役,若縣里有什么事需要出動兵丁,才由知縣行文往府里請調,要不然平日城中是根本沒有兵馬的。谷浰
李自成大舉北伐,靖北軍只駐防開封和洛陽兩座大城,河南境內各縣攝于順軍軍威,紛紛選擇易幟投順,左右大家多是漢人,把旗號一換,各地知縣搖身一變,全都成了大順的官員。
周文采便是其中之一,為了得到李自成的寬恕,他甚至在李自成入城后,于半夜悄悄將妻女送進了李自成的行轅。
可是李自成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對自己卑躬屈膝到極點的周知縣居然敢指著自己鼻子在罵。
順軍青龍背戰敗的消息,自然瞞不過距離朱仙鎮僅僅三十里左右的祥符縣。
思來想去,周知縣拿定主意,立即改弦更張,易幟反正,他便如上次順軍來時一樣重新打起了大明的日月旗。
這個決定得到了城中士紳的一致支持,都說縣尊老爺這個決定極其英明,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