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和錢謙益等人的聯(lián)虜討逆之議,終于得到了桂王朱常瀛的認可,馬士英雖然反對,可靖北軍大軍壓境在即,又急于扶持桂藩監(jiān)國,也不得不認可此計。
四月初一,在得到南都各方勢力最終認可后,桂王車駕終于抵達南都城外燕子磯。
南都留守禮部尚書王鐸和鎮(zhèn)守太監(jiān)韓贊周在桂王抵達燕子磯后立即著手清理皇城,征用南京百姓數(shù)千人打掃皇城衛(wèi)生,又命工部重新裝飾皇城。
各大城門及主要街道都是張燈結彩,喜氣無比。那些原崇禎朝貶到南都的官吏,亦是歡天喜地,如過大年一般,每日城門處都聚集無數(shù)百姓,只為一睹監(jiān)國殿下龍顏。
正位監(jiān)國一應禮儀朝廷自有定制,南都又是大明兩京之一,雖然地位不如神京,但到底是朱元璋欽定的都城,城中熟悉前明典制的官員卻是一抓一大把,根本不愁無人可用,況且有周延儒、姜廣曰等東林魁首在,出了什么紕漏也能及時糾正。
次日辰時,桂王車駕至正陽門,王鐸、周延儒、福建總兵鄭鴻魁以及以魏國公徐允爵為代表的南都勛貴出城行駕,恭請桂王正監(jiān)國之位。
“諸位臣工,不必多禮,馬逆亂軍名為官軍,實為流寇,如今奉燕王令,大掠湖廣地方,孤在衡陽是一日三驚,此來南都非為權位,而是欲往浙東投潞王,求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已,監(jiān)國之位,孤萬萬不可承受。”
按朝廷章程,凡皇帝繼統(tǒng),又或者監(jiān)國攝政,都須三請三讓,桂王是萬歷皇帝第七子,自然也懂這個道理,在山呼聲中,掀開了車輦上的轎簾,言辭懇切地對南都諸官行了一個羅圈禮,堅決不同意即監(jiān)國之位。
姜廣曰再次叩首道:“天下殘破至此,殿下不出,乃蒼生何?還請殿下憐憫。”
朱常瀛再辭道:“姜先生速速請起,孤德薄智寡,恐當不得天下人望、先帝自有子嗣,卿等何不尋得皇子,承繼皇明正統(tǒng)。”
“殿下乃顯皇帝子嗣,難道坐看天下淪落至奸賊之手?臣等素知殿下仁德無雙,今太子被遷,皇子遇難,李逆興之懷操莽之志,立一假子以蒙蔽世人,還請大王以皇明三百年基業(yè)為念,萬勿推脫,正監(jiān)國之位。”
前崇禎朝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越眾而出,再一次請求桂王朱常瀛即監(jiān)國之位,雙方一個說靖北軍裹挾流寇殘部禍亂地方,一個說京師永歷天子真假難辨,言語之間,卻坐實了北京朝廷不合理法,乃是竊國大盜李興之偽詔亂命。
“唉……才疏學淺,恐難當監(jiān)國大任矣,然天下糜爛至此,孤身為太祖嫡親血脈,只能勉為其難,待剿除逆軍,尋回太子,孤當立即還政,所擅專之罪,罪在孤一人,還請諸位臣工與孤,戮力同心,共誅國賊,復我皇明正溯。”
諸人一唱一和之間,朱常瀛終是答應了監(jiān)國之事。
姜廣曰、高弘圖等人大喜,簇擁著桂王車駕就欲入宮,行那監(jiān)國之禮,好早日瓜分擁立之功。
錢謙益卻是推開諸人,拜倒在桂藩車駕之前,洪聲說道:“殿下是先入朝耶?先祭陵耶?”谷藁
錢謙益這句話卻提醒了一幫想著封官加爵的官員勛貴,先謁孝陵和先入城登基再謁孝陵有著巨大的政治意義區(qū)別。若先謁孝陵再入城登基,乃是報于祖先,向天下宣示桂王得位極正,此舉等同于當日成祖靖難;可若先登基再謁孝陵,這就說明桂王政權不忠不孝,這對日后桂王登基稱帝的合法與正統(tǒng)性很是不利。
周延儒也回過神來了,他親自操持監(jiān)國之事,就是想借此事整合南方勢力以對抗有可能南下的靖北軍,作為謀劃刺殺李興之的主使之人,他知道一旦靖北軍渡江,自己的九族恐怕立時便要鎖拿京師,故而忘記了祭拜孝陵之事,這會連忙借口道:“殿下入城,正是為祭拜太祖陵寢而來。”
馬士英、史可法二人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