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jīng)達到了筑基期,便是不吃飯,亦能用靈氣代替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
但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習慣,并非一時半會就可以改掉的。
故此,直到秦安慢條斯理的吃完明教教徒送來的飯菜后,才緩步來到明教后山。
在明教后山有一處極為宏偉的建筑,光是那兩扇大鐵門的高度,便有將近兩丈高。而想要到達那處建筑更是需要攀登將近數(shù)千階的臺階。
而那里,便是明教的圣地。
其中埋葬了明教的前三十一代教主與部分教主的夫人。
或許與明教教義有關,此地只有歷代死掉的教主與夫人以及為明教立過大功的教主親信才能到達,而親信將教主尸體送到此處后,亦會舍身殉葬。除此之外,任何人膽敢靠近,皆會成為明教生死大敵!
當然,秦安并不在此列。
由于第三十一代教主石教主太過懦弱的緣故,明教總舵原本的弟子們都已經(jīng)各奔出路去了。
而如今的弟子,皆是由衣不詳親自招募,或者培養(yǎng)出來的。
所以,身為衣不詳親自任命的副教主,秦安雖然只是掛名,但本身的權勢卻僅次于衣不詳本人。
因此,哪怕有許多弟子看到了秦安向著圣地走去,卻也無人膽敢上前阻攔,只是畢恭畢敬的向他問好。
而當秦安來到那漫長的臺階下面時,目光不由自主的開始左右環(huán)顧起來。
見到在這附近并沒有明教弟子守著后,秦安的目中立刻露出幾分躍躍欲試的亢奮。
他昨夜為了將飛劍鍛造出來,幾乎將自身榨干。
為的不就是此刻嗎?
而且,曾幾何時,他之所以離別父親去往蜀山拜師,為的不也就是那一句‘御劍伏魔來,除魔天地間!’嗎?
只是秦安原本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夠達到駕馭飛劍出入青冥的境界,卻沒想過竟會經(jīng)歷如此漫長的時間。
直到此時,才能去實現(xiàn)當初的夢想。
想到這里時,他終于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亢奮,抬手掐訣將那柄被他藏在胸口,只有食指長短粗細的袖珍飛劍喚了出來。
飛劍雖小,但在從他懷中出來時,卻還是劃出了一道青色劍光,更發(fā)出了‘咻’的一聲。
緊接著,飛劍繞著他以螺旋狀飛了圈,每環(huán)一圈,飛劍便會較之前大上幾分。
而當飛劍終于來到他膝蓋處,懸空而停的時候,已經(jīng)恢復到了那長約兩丈,寬有兩米,光是看上去便讓人心生震撼的巨大模樣。
若是仔細看去,則會發(fā)現(xiàn)在淡青色中泛著些許白色的劍身上,浮現(xiàn)著許多讓人望而生畏的異獸圖案,而兩側的劍刃更是散發(fā)著讓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秦安抬手摸了摸冰冷的劍身,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后,又情不自禁的笑了笑。
隨后他便輕輕一躍跳在巨劍的劍脊處,右手并成劍指舉在胸前,左手平展成掌,放置右手手腕下方,效仿著曾在蜀山上見過的那些師兄師姐的平淡目光,口中輕聲念道“疾!”
‘疾’字話音乍落,他腳下的巨型飛劍立刻就在他意念的驅使下帶起氣浪,劃出青光,瞬間沖天而起!
巨大的轟鳴聲頃刻響徹整座昆侖山,驚動了昆侖派與明教中的無數(shù)弟子!
當他們聞聲抬頭時,只見一柄極為巨大的長劍載著一條身穿白衣,看不清男女的身影向著九霄云外而去!
一時間,青色的劍光在淡藍色的高空中劃出一道好看的弧形青光的畫面深深印照在了眾人目中。
這一瞬間,不提年歲長幼,也不論武功高低,凡是見到這幅畫面的人,身體忍不住顫栗的同時,也將這幅讓人頭皮發(fā)麻的畫面,永久的刻在了他們的記憶深處
直到許多年后,他們依舊記得,在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昆侖山上,有劍仙腳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