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如火,燃亮云霞,紅逐白隱且藏金。
張府外,簡陋的鹿車側。
鄭璞以天色已晚為由,執意歸去,眾人只得執手道別。
馬謖話別時,竟有一絲殷殷期盼,再度邀約,“聽子瑾一席言,令我獲益良多。我家藏有南中輿圖及各部蠻夷棲息地考據,頗全。若子瑾不煩,我明日遣車馬去秦府將你來,你我再論細節可好?”
“參軍盛情,璞本不能卻。”
鄭璞頷首致意,笑道,“然,璞歸期已定,翌日將返歸什邡矣。”
“歸什邡?這是為何!”
聞言,馬謖微愕,猛然拔高了聲音,繼而又低聲語,“莫非,以子瑾之智,尚猜不到我來伯達家中”
“參軍,乃是璞早與家母定下了歸期。”
就當馬謖欲將兩方的心照不宣問出,鄭璞便出言打斷了,解釋道“璞此來成都,還攜幼妹隨行。至今離家有一月,懵懂如她,已思家母音容矣。璞不能再耽擱,還請參軍見諒。”
喔
扯到了家眷,馬謖釋然,亦不好再挽留。
垂目略作思緒,便笑顏謂之,“也罷。近日郵驛小吏傳報,說東吳使者已至江州,不日將到成都。屆時我亦將勞頓于案牘,子瑾且歸也好。不過,近些時日還是莫外出游歷了,你家中或有書信來。”
說完,不等鄭璞回應,便微拱手給其余人致意,轉身登車離去。
或有書信來?
這是暗示我,丞相府將有辟命來桑園嗎?
呵~~~~~
鄭璞心有所悟,亦讓嘴角微翹。
“子瑾來成都半月有余,眾家多邀,唯獨赴我家之宴,乃我之幸矣!本不應再做貪念,然,今日見子瑾風采及策論,諸多見解令我有茅塞頓開之感,恨不抵足而眠耳!還望子瑾日后再至成都時,不吝往來。”
這是張表的作別之辭,客套之中亦含真摯,令人如沐春風。
而那柳隱,則是樸質得多。
“方入仲夏,日甚炙且雨水多驟然,子瑾攜幼妹歸家,道途之上還需多注意。”
鄭璞自是逐一謝過,拱手別去。
歸途無話。
在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暉沒入天際時,鄭璞歸至秦府。
甫一進門,卻早有仆從等候。
原來秦宓今日署公早歸,得知他往張家赴宴,便留言門房讓鄭璞歸來時,前去書房詳詢。
得聞,鄭璞不敢怠慢,連忙取水凈去臉塵土,便整理衣冠前來書房。
書房門扉半掩,縷縷熏香從逼仄的空間蔓延而出,恰是靜謐悠然。
秦宓斜倚塌,正手執竹簡而讀。見鄭璞至,便將竹簡擱置榻上,笑顏慈祥且和煦,“張伯達是受何人所托,邀子瑾赴宴邪?”
“萬事瞞不過世叔之慧。”
鄭璞囅然而笑,恭謹行禮后,亦將今日之事悉數告知。
“噫!事諧矣!”
聽罷,秦宓拊掌而嘆,說道,“馬幼常此人,行事鋒芒畢露,意氣頗重。我雖不喜,然,亦嘆服其胸有韜略。今子瑾之論得他贊賞,實屬難得!”
話落,恐鄭璞不解其意,又加了一句,“丞相甚器異馬幼常軍計,嘗與之晝夜徹談。他既讓子瑾于家中等候消息,自是有舉子瑾于相府之意。子瑾當自勉之!”
“諾!璞謹聽世叔之言。”
鄭璞頷首而應。
讓秦宓笑意潺潺,屢屢捋須,顧盼間皆是“孺子可教也”的暢然。
旋即,又開口囑咐,“子瑾明日歸去,我令家中備了些俗物,你且帶歸。我自是知你家中用度不缺,權當兩家心意往來,你可莫做推辭。”
“長者賜,安敢辭邪!”
鄭璞先是故做肅顏,然后才戲謔而言,“世叔不囑璞,璞亦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