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護軍,資歷深重者為護軍將軍,屬于雜號將軍。
初置時職權為掌軍中參謀、協調諸部。后職權演變為掌禁軍、總統諸將,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
位卑,而權重。
僅“選拔武官”這項職權,就極容易通過為國掄才的機會,舞弊謀私,塑造忠于自己的軍事勢力。
因而,此職非心腹不可任之。
如江東孫策新喪后,周瑜以中護軍之職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如大漢先帝劉備崩殂后,趙云領中護軍職,掌宿衛宮禁及安京畿內外。
如今,設謀奪鹯陰塞且親自領軍策應的鄭璞,卸任平北將軍之職,改授為中護軍、加侍中、領丞相府司馬如故。
這樣的任命,莫說是鄭璞本人,其他大漢僚佐聽聞后都不由瞠目結舌。
既是驚詫鄭璞的命好,更是詫異丞相諸葛亮的膽大!
然也!
所有朝廷僚佐都覺得,丞相這次擢拔,實在是太敢放權了。
雖說,鄭璞的官職是從重號將軍轉為雜號,看似是貶職了,但實際上所掌的權柄卻是連前將軍魏延都得嘆一聲“后生可畏”。
先說相府司馬之職。
此職責乃是為丞相參詳兵事、領兵作戰,權柄大致與掌政務的長史相當。
于所有相府僚佐中,僅次于前、中、后軍師三職。
且受先帝托孤,丞相開府治事,領朝政,并宮中府中為一體,相府僚佐也隨之位卑而權重。
比如當今的留府長史蔣琬,就幾乎兼領著尚書仆射的職權。
其次,乃是侍中。
職權為侍從天子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
如今天子劉禪委朝政于丞相府,鮮少有自主決策之時,因而授予鄭璞算是“加官”,權當是示恩寵的。
但令人咂舌的是,丞相并沒有為鄭璞表請此職。
而是天子劉禪授命加的。
理由是這些年天子常與鄭璞通書信,私下常以事咨詢,是故方給以加官。
亦是說,作為大漢兩大權力中樞的相府與宮禁,鄭璞都被青睞有加!
最后,再結合中護軍“選拔武官”的職權,未來年輕一代將領皆出于鄭璞擢拔,所有朝臣都心有所悟——丞相與天子皆有意,為鄭璞的仕途輔路了!
不一定是繼丞相之后的權柄。
日后天子完全親政,大漢也不再設丞相之職。
但依著此情景,鄭璞會在天子的信重下,成為執掌舉國兵權的人。
比如大司馬、大將軍抑或者太尉等職,肯定能占一個。
但如今,鄭璞才二十有八?。?
哪怕此子才高絕倫,亦沒有必要這么早就作定論吧?
且鄭璞昔日就有過“睚眥必報”的名聲,如今年齒輕輕就得以掌臧否之權,萬一催生恣睢之心,寧是我大漢之福乎?
更深一層思慮,則是鄭璞乃益州士人。
有了選拔武官的權柄,委實是太容易培養自己的權勢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丞相將奏表讓成都朝臣共論時,許多人都沒有明言鄭璞不可;而是委婉的提出擢拔后進,不可操之過急,以免演變成為揠苗助長。
就連鄭璞的兄長,前不久授職為汶山太守的鄭彥,都連續數次上書朝廷聲稱不可,更莫說是其他老成謀國之臣了。
自然,贊同之人也是有的。
如趙統、張表、法邈以及已經遷職為益州治中從事的馬謖等。
但這幾個人的履歷不深,對朝政影響不大。
真正一錘定音,讓其他朝臣不復反駁的人,乃是大司農李嚴。
當朝臣群議紛紛,以鄭璞年歲太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