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季清起來先到雞圈里一摸,摸出兩個雞蛋,鍋里燒水打雞蛋做蛋花湯,再把雞蛋殼往雞籠子里一扔,讓母雞啄著吃。
雞圈是她帶領著幾個孩子搭了幾個小時才弄好的,雖然歪歪扭扭沒有絲毫美感,但能把幾只雞圈在里面,季清也就心滿意足了。
招娣從被窩里探出頭,打了個哈欠“娘,天還沒亮呢,今天怎么起得這么早啊。”
季清一邊往碗里舀雞蛋湯,一邊叫孩子們起床“今天打算回娘家一趟,你們快起來吃早飯,吃完我給你們把午飯做好。”
盼娣很快穿好衣服下了炕“娘,吃完你就去吧,午飯我來做。”
“就是,讓姐做。”招娣時時刻刻保持著與盼娣競爭的心,“娘,你都好久沒回去了,我陪你一起去吧。”
季清沒有立馬應允,只說“咱們先吃早飯。”
陳青巖不在,幾個孩子吃飯嘰嘰喳喳的,季清不是喜歡樹立規矩的人,她看著孩子們吵吵,心里想著自己的事。
上次去牛頭村找陳芬芳,她故意沒有回娘家,想必這些日子,娘家人肯定拿這個說事呢。
不過還好,原主也不怎么經常回娘家。
按照季清腦子里的記憶,倒不是原主娘家人刻薄待原主不好,而是原主自己男人出門在外,總是不自覺低人一等。
因此,聽別人說話,就感覺在給自己上眼藥,又嘴笨不會分辨,只在心里生悶氣。
陳芬芳是隔三差五就往娘家跑,原主則是幾個月才回去一趟,半個小時的腳程,差別是如此之大。
馬上就是過年了,按照村子里的習俗,大年初二要帶著男人和孩子們回娘家走親戚,這是躲也躲不掉的。
于是季清盤算著,先去娘家轉一圈,認一下人,熟悉熟悉情況。
如果娘家人都是好相處的,那她就會替原主好好處著,能幫的幫,多來往,而如果娘家人并非善類,那她以后就減少來往,少走動。
總之一句話,她對那些人沒感情,往后怎么相處,全看對方的態度。
吃完早飯,季清把招娣留下,讓招娣和盼娣在家里呆著照顧必旺,她則是帶上家旺,提一個籃子,打開柜子裝了些蜜餞,包了幾個油餅子,又裝了十個雞蛋,最后圍上新買的圍巾,前往牛頭村。
走了一會兒,家旺問季清“娘,你為什么不帶招娣去?”
以往娘回娘家,都是帶著招娣呢。
季清笑道“你不想跟我去?”
“不是。”家旺往季清身邊靠了靠,“就是隨口問問。”
季清伸手,將家旺摟住,兩人并排靠在一起,暖和了些,她如實道“娘好久沒回去了,心里有點打怵,你在娘身邊,能幫幫娘。”
家旺抿嘴笑“我不信,娘才不怕呢。”
娘連奶都敢打,肯定誰也不怕,再說了,外奶那么和氣,他每次去都偷偷給他糖吃。肯定是因為他最近表現好,聽娘的話,所以娘愿意帶他。
家旺的這些心理活動,季清并不知道。
其實她留下招娣,不只是家旺會察言觀色,她需要家旺,還因為招娣對盼娣有成見,她想多創造一些她們姐妹相處的機會,多培養培養感情。
她相信慢慢地,招娣就會意識到,其實盼娣很聰明,只是不表現。
牛頭村,顧名思義,在一個長得像牛頭的山腳下,許多地方都是三面環山,條件比紅山根村更艱苦。
當初老太太并不想娶原主這個兒媳婦,就是因為原主是牛頭村的,家里一窮二白,但無奈陳青巖是個常年四季在外的,那時候知青全都下鄉,人們并不覺得能出去讀書有什么了不起,所以都不愿意把姑娘嫁過去陳家。
陳家沒辦法,把彩禮提得高,剛好,原主又到了適婚年齡,季家想給兒子娶媳婦,需要錢,便把原主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