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他出來之后,這黃河兩岸早已被修好,還以為自己有天大的功勞呢,前腳還沒有回京,后腳便就傳出來了,神族的子弟前來幫忙,將河堤迅速的修好,甚至救濟了災民。
一下子便知道這頭頭上的腦袋就要不保了,于是四下的求爺爺告奶奶,想要拉攏朝中的重臣,替他說上一兩句好話,可是但凡跟神族扯上關系的,誰又敢多說一句呢?于是便就這樣喪命,在了皇帝陛下的一直召令當中連京城都沒有回去。
而所收受的那些個銀錢,竟然是十大車都拉不動,這一趟奉旨欽差之行一個月有余,竟然已經收受了這么多銀錢。
陛下知道了以后,大發雷霆,將這十多車的金銀財寶拉回了皇宮。欽差大臣府邸近千人口全被株連一個不剩,道教所有人一時的黃慌然。
可是也就奇怪的是,收受賄賂的人被株連九族,可是賄賂的人卻沒有任何的事情,也不知道這位欽差大臣是沒有做好賬本,心里有數,還是陛下有意放他們一馬。
等到千機衛的隊長長安,將那本貪墨的賬本遞到了蘇陌遺的手中的時候,蘇侯爺才淡然的說道
“去給他們一個提示吧,千機衛領命而去,等到這些個貪官污吏們在府中收到小紙條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并不是皇帝陛下沒有發現,而是無從查處,不知道這些個人員名單究竟是誰?
可是這也是最糟的情況,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家中的紙條從何而來的,這樣的小紙條,都不知道誰抓住了他們這樣的把柄,又如何解決這樣的事情呢?于是也只能日日的惶恐,等待著要求的到來。
而皇帝陛下一再的督促吏部,將這些個貪官污吏連根拔起,可是吏部的形式效率一日拖似一日,甚至是痛哭的跪在朝堂之上,人還沒有回來就死了,別說人證了,連個口供都沒有,又如何去查呀?
總不能將這些個官員們一路接觸過的官員都拉下大獄吧,神木的唐建元,此生最恨貪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那些窮苦的日子
小時候他并不是什么養尊處優的皇子,一直在外面浪蕩了許多年,甚至與狗爭食,后來建于神木的子嗣十分的缺乏,才將這位不知道什么時候被偷出皇宮的皇子帶了回來,再多方查證以后才被確定身份,小時候過慣了窮日子,自然看不得這些個貪官污吏過得好。
因為小時候經常受這些貪官污吏的欺辱,所以他想要讓神墓從上到下都干干凈凈的,可是卻萬萬沒有想到有句話叫做過猶不及,當那個欽差大臣將一本一本的折子遞到他的案幾上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在他的手底下藏著這么多的腌臜之事。
一連串的頭顱,嘰里咕嚕地滾掉,到最終也沒有阻止得了這場貪墨。
原來他所信任的欽差大臣也不是一個好的東西,坐在這皇帝的座位上,日日看著下面山呼萬歲的這些個大臣們,卻不知道他們心里作何想法,是不是他們每個人都認為這個皇帝陛下做得不夠稱職?他已經足夠的起到帶頭的作用,穿著帶補丁的黃袍,從來都是四菜一湯,未曾大魚大肉,吃飽便好,又如何?對不起,這天下呢。
他想讓這九州天下信服這神木,讓這神木的子民同神族的子民一樣,受到世人們的景仰,他哪里做錯了?
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可為何會淪落到此呢?這個朝堂被蛀蟲蛀成了這個樣子,到底該怎么解決呢?
后來還是在太子殿下的建議下,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整個朝堂,由千里決堤案所引發的貪墨案
凡接觸過正品一律賜,死副職帶罪上朝,手銬腳鐐一應俱全,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個犯人,并不是陛下放過他們,只是要他們將功補過。
整個神木一時間人心惶惶,誰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甚至這些個罪臣們上朝的景觀成了九州四國的一番景象
每當茶余飯后,每當街頭巷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