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出來,就可以成為我們的代表作,然后通過你的關系去說服當地的政府領導,讓他們跑路子拉錢來建設村子的基礎設施,將其打造成新農村的示范點。”
接著用筆在圈上引出兩條線,又在未端各畫了一個圈。
“對于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創造政績的機會,搞好了就是晉升的一大臂助,而且因為房子這一塊由農民自己出資建設,政府用不著花太多錢,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對我們而言,有了這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們就能接觸到更多的項目,做更多的事,賺更多的錢,有利于塑造自己的品牌?!?
在兩個圈之外,衛煌又畫了兩條螺旋的線條,相互交錯纏繞在一起,不斷延伸向遠方。
“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接一個的優質項目和源源不斷的品牌傳播,使我們在與其他的設計院競爭中更顯優勢,立于不敗的地位?!?
紀沛林覺得他講的有一定的道理,在政府部門上班的基層工作人員想獲得什么,他的心中很清楚,但要做成一件事卻是不容易的。
很多時候都是立項目,爭取到上級匹配資金,才能做事。然而想要立項目就需要前期的調研工作,需要策劃方案,得有資金投入才能做事,很多時候大家都被卡在了這一步,使得很多基層人員想做事又怕麻煩,理想就在無盡的工作中被磨滅,從而機械的打卡,重復地上下班。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些人在工作崗位上卻不做事,實在是不知道他們所面臨的難題,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支持的工作人員又能做什么?
只能等著上級的政策,看上級有什么計劃,再按他們的計劃去實施。
紀沛林想到了一個故事,說有一條街上所有小店的老板都是債臺高筑,靠著僅有的信用經營度日。有一天來了一個外地的旅客,進了一家旅館想住店,付了押金就上樓看房。旅館老板馬上拿著錢去還了屠夫的肉錢,屠夫立刻還了養殖戶的豬本錢,如是循環,最終錢又回到了旅館老板手上,結果旅客沒有選中客戶,帶著錢走了。這一天沒有人生產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么東西,大家的債務卻都清帳了。
紀沛林想不起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想的什么,但此刻他卻似乎想到了一個道理,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里才能產生漣漪一樣,一個封閉的世界也需要借錢來打破其內部的平靜,才能創造出價值,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
在衛煌的計劃里,這個錢就是由設計師墊支的,用以打破鄉村的寧靜和固有的生產模式,令其產生變異,促進消費的升級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這值得一試,紀沛林點頭道“你擬一個具體的方案,然后我再看,再想想具體應該怎么做,我們都好好思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