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歲月如火。
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李子村的項目規劃終于在縣城規委的議會上得以通過,接下來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施工圖設計階段。
因為吳延兵、曾桓等關系,大松鎮在規劃完成之后撥了第一筆設計費給衛煌他們。
紀沛林和衛煌先各自分了一萬,然后其余的用在效果圖、預算等前期開支中,還留了一部分預備資金,以便于后期找相關人員做施工圖時可以預支。
紀沛林讓鄭一言、沈雁昕全力配合衛煌,抓緊把施工圖完成。
當然,最重的擔子是挑在衛煌身上。
于是開啟了一段漫長的加班時光,這一忙就是半個多月。
衛煌將整個村子的規劃和重要建筑的方案拿了出來,在紀沛林的陪同下去向曾桓匯報。
曾桓對規劃沒有意見,只是對標志建筑提了自己的幾條建議,讓衛煌直接修改之后就出施工圖,不用再向他匯報。
特意叮囑兩人,抓緊完成施工圖和預算,早點完成就可以早點進入招標階段,讓施工隊進場。
爭取在兩年內把項目建成。
紀沛林喜歡這種雷厲風行的態度,做事果斷,才能早點完成項目,也好早點收錢。
紀沛林拿出一慣在玩笑中講正事的風格,笑道:“我們也希望早點整好,這樣我們也能早點收錢?!?
要想馬兒跑,就得喂馬兒上好的草料,曾桓知人善用,自然懂得這里面的道理,承諾道:“你們放心,有我在這里一天,你們的設計費就不會少一分,一定會按合同準時撥付?!?
項目有專項的匹配資金,曾桓可以做出這樣的承諾。
談完正事,幾人又吹了一會閑牛,講了一些官場上的事,諸如人事變動之類的。
紀沛林通過各種途徑,已經打聽清楚曾桓背后的關系網絡,有熟悉的人物就會多說幾句,在無意中透露自己與他們的關系,以加強彼此的聯系。
他并不特意強調,但言語里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莫說是鎮長以上的人物,便是村里的能人,都能聽懂話里的意思。
紀沛林很喜歡這一套方法,他覺得這是他總結得最好的。
而衛煌為人大方,有理想,有技術,也讓紀沛林很是認可,言者稱衛煌為兄弟,除非衛煌有要緊事要做,他就會帶著衛煌出去接識自己認識的人。
他的關系網也可以是衛煌的關系網,他希望這種合作是無止境的。
因為他們已經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就是紀沛林出人際關系,衛煌出技術,共同做項目,平分收益。
這也是他與衛煌可以在李子村這個項目上拿同樣多的錢的道理。
臨到下班,紀沛林邀請曾桓一起吃飯。
曾桓說下次再聚,今天還有其他事情要忙,就不陪兩人吃飯。
紀沛林不拿曾桓當外人,即然如此,也不強求,便告辭離開。
上了車,紀沛林讓衛煌抓緊把事情做完,然后就讓鄭一言做結構,忙完這些事,衛煌就可以休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衛煌覺得自己忙完之后不會有其他事。
哪知道才把圖轉給鄭一言,就接到了原藍天設計院的同事何旭打電話來說他準備結婚了,讓衛煌去耍。
耍不耍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禮金要到位。
不過衛煌正好沒事,作為前同事,平時也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在向他們請教,結婚這種大事,自然要去捧場。
日子還很巧,正好是沈雁昕女朋友生日的那天。 沈雁昕要給女朋友一個驚喜,計劃已經做好,衛煌他們必須到場幫忙,還必須去。 衛煌想了一下,決定提前一天去。 正準備給沈雁昕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