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賢將衛煌擬定的協議看了一遍,內容不算細,只是一個初版的意向性的設計。
在衛煌的想法里,股份由幾部分內容組成,而不只是看錢。
一個人在公司所占有股份的多少,應該由他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來體現。
這個價值就包括了錢、人脈關系網、個人才能等等方面。
所以在衛煌的設定里,人脈關系資源、個人的能力都可以劃分為錢,只是暫時未定具體數額。
而股份的具體出資,衛煌的建議是總投資定為十萬塊錢。
這十萬塊實實在在的錢占總股份的50,而其他價值占50。
根據兩人的具體條件,衛煌可以多出資金,而吳清賢以個人能力來補充一部分股份。
由吳清賢占60的股份,衛煌占40的股份。
當有其他人加入的時候,可以根據對方的條件進行股份的轉讓。
比如如里有人愿意免費出使用場地,就像于老師的合伙人一樣,就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股份,享受分紅的待遇。
又比如遇到優秀的老師,擁有非常好的教學經驗,就可以轉讓一部分股權給他,以留住對方。
吳清賢看完之后覺得非常好,只是覺得自己占60的股份太多,便有意轉讓一部分給衛煌,提議道:“股份這一塊,我建議我們兩個還是五五開,賺了錢對半分。”
衛煌道:“你是具體的管理人,平時忙碌很多,我覺得你的股份可以多占一些,然后再根據平時的付出,按市場標準發放工資。”
吳清賢也要生活,對于平時的工資這一條并不拒絕,只是覺得一起打伙做事,自己占得太多不好,兩人也是處了很多年的朋友,不能因為一點錢就壞了兄弟感情。
吳清賢還是堅持讓衛煌持股,甚至可以多持有一點股份。
衛煌道:“這個事情就按我說的辦,你不用多想,我是參考了很多合作辦公司的經驗才設計的這樣一種模式,只有這樣做才能長久。”
在一起合伙創立公司的人很多,而且其中不乏親戚和朋友,開始的時候大家關系很好,對于創業也是一種愛好,沒有想過要賺多少錢。
于是在創立之初約定股權的時候,大部分都為了所謂的公平,實施五五開的政策。
結果公司盈利之后,矛盾就突然出現了。
為了爭權奪利,曾經的朋友變成敵人,公司也隨之江河日下。
衛煌看了那些曾經創業的人分享的經驗之后,認為作為公司的實際管理者,是可以多分一點股份的,這樣才有強烈的上進心將公司穩步的發展下去。
當然,有些喂不熟的白眼狼,即使你給他再多的股份,他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巴不得全部的利潤都落入自己口袋之中。
衛煌覺得吳清賢還是信得過的,所以愿意投資給他。
即是給吳清賢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給自己一個造福家鄉人民的機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個有用的人才對這個世界是有極大的貢獻的,有只有人才才能改變這個貧瘠的世界,如果今天種下的種子,在未來能夠有一棵長成參天大樹,衛煌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這一輩子,短短幾萬天,要做的事卻很多,而做成一兩件,那就是功德無量。 所以不管吳清賢怎么講,衛煌都堅持讓他多占股份,并鄭重地說道:“反正你記住一句話,我們要做這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而且不能當作是賺錢的事去做,要本成教學育人的態度,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學習的孩子。” 吳清賢卻錯意了衛煌的意思,他深沉地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