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比如不要公布微生物的外形,只詳細寫u元素對大腦記憶細胞的積極作用。”
“甚至可以寫更細節的論文,比如老年癡呆癥的病理研究和治療方法,也算是給以后的藥物做廣告。”
“就像是你掌握了樹干樹根,但你寫論文別寫樹干樹根,而是要寫枝葉,明白了嗎?國外的論文很多也并沒有把最核心的技術拿出來,論文是可以隱藏一些數據的。”孟德力指點說。
接下來孟院士好好給陳涵上了一課。
為什么國外頂級期刊很多論文發表,但根本不怕技術泄密呢?
這是因為期刊上的論文大部分都是理論。
原子彈的制造原理,是不需要保密的,相關原理,早已經寫進了教科書,真正需要保密的,實際上是一些技術細節。
比如說,怎樣獲得高純的u235。
像芯片制造也是,相關原理流程大家都清楚,但真正要做出高性能的芯片,必須要有配套的技術和設備。
還有一種情況,科學論文中,除了提出新的觀點和知識,也有展示新技術新方法的。
比如說,發現了一種新的聚合方法活性聚合。
這種新的聚合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控制高分子的形態結構。
按理說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技術突破,一旦實現工業化,可以創造出非常巨大的經濟價值。
問題也正好出在這,那就是要“工業化”。
這些發現都是實驗室規模的,距離實用還有非常遠。
陳涵的第一篇論文,即便完全泄露,最關鍵的地方也在“工業化”上。
目前獲得的微生物,全是實驗室提取。
就算按照笨辦法,用翔提取。
那也是成本高達350萬每克。
上面給陳涵開出的500萬每克,其實就是實驗室價格。
真正工業化生產后,那價格肯定就沒這么高了。
但那時候的產量,和實驗室的產量,又完全不同。
明白這些道理后,陳涵其實已經知道,論文里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了。
而且也可以讓其他人知道,燕窩是微生物的食物。
甚至刻意隱瞞微生物,其實是從翔里提取。
有些科學道理,要是不點破,想一輩子都想不出來。
國外的專家,也許看了論文,能夠猜到是從翔里提取,結果耗費精力就是找不到。
因為他們沒想通,還要把燕窩酸吃進肚子才能在翔里找到。
就算真想通了,找到了,國內的技術,依舊走在最前列。
孟院士還建議,發表論文后,國內要召集頂級專家,進行學術會議。
把國外的人才邀請回國,相當于栽顆梧桐樹,吸引鳳凰來。
到時候國家肯定會各種有利條件,投資資金,讓他們在國內搞科研。
隨著這種活動越來越多,國內的生物學也會得到非常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