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些通道完全模仿的神經元細胞。
正常來說本來這個結構應該只有大拇指大,陳涵因為不是在體內干涉,所以制造大了好幾倍。
也不知道最后會發生什么事,陳涵忐忑的焊接好所有電路。
準備讓電子通過那一條條復雜的通路中。
電量的是一個可以逐步增加電壓的1萬毫安電池,另一頭連接的是陳涵自己改造的中轉器,他的反編譯軟件就在這臺中轉器上,數據經過中轉器處理,會形成電腦可以讀取的可視化信息,另一端就連在了電腦上。
當電源接通后,陳涵就在觀察電子經過銅線然后有進入海馬體結構內。
在體外陳涵還看不到電子,只能察覺到硅打造的海馬體結構內部正在發生變動。
一條條神經突觸,似乎活了過來,因為電流運動發生了位移,也只有微觀干涉才看得到這么小的位移,肉眼絕對無法發現。
等了一會兒似乎電流全部通過,但什么都沒有發生,似乎只是電子從無數通道經過,也只是路過,并沒有成功轉化成為計算器讀取的信息。
“失敗了?”陳涵不解的看著海馬體電路板。
持續加大電流,最后依舊沒有情況發生,陳涵陷入沉思。
好一會兒陳涵才拍了拍腦門,暗道自己傻了。
竟然完全復刻海馬體,沒有考慮現實硅體的特性,他純粹用了微觀干涉,在硅體上刻畫通道,忽略了硅制作芯片時,并不只是印刻。
芯片之前,人類還在用肉眼制作計算機的時候,其實就是把一個個“晶體管”用電路手動連接起來,那時候“晶體管”不是現在的晶體管,其實是一個一個的元件,用電線連接起來。
現在的芯片制造是光刻,用光刻機把電路圖投射到涂了光刻膠的硅晶圓上,而投射后硅上就形成了電路圖。
再通過刻蝕機把沒有被光刻膠保護的部分腐蝕掉,就在硅晶圓上形成了坑坑洼洼。
接下來就是等離子注入,將等離子注入這些坑坑洼洼,再穩定下來就形成了晶體管,這就是晶體管形成的過程。
7n芯片,看起來只有15厘米大,里面卻有幾十億晶體管結構。
而且芯片的電路圖可能有幾十層,所以這樣的過程也會重復幾十次,但原理就是光刻刻蝕等離子注入鍍銅。
陳涵的過程卻是,拿了一塊硅,然后在硅內部刻畫出了整個海馬體、靈魂體結構,什么過程都沒有經過。
現在內部的電路圖雖然形成了,卻根本不是晶體管。
這樣能成功才真的有鬼了呢。
好在很快陳涵就醒悟過來,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現在就是要麻煩了很多,他恐怕也得一層又一層的制作硅海馬體。
在每個神經元細胞突觸連接點,都用上芯片晶體管的制作辦法。
本質上說,神經元細胞雖然有無數突觸,可是每個突觸和另一個突觸相連接的地方,就是一個晶體管問題。
無論什么結構都是連接和斷開,這始終是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歸根結底還是0和1的問題。
這些問題剛好是晶體管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