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一輩子都和糧食打交道,在研究出產量高的雜交水稻后,就開始朝著其他方向發展。
首先雜交水稻的口感不是特別好,在大家有其他選擇的時候,不喜歡吃雜交水稻。
袁老就開始進一步研究,爭取做到口感好,產量高。
現在的雜交水稻已經越來越好吃了。
解決完以上問題,接下來就是擴大種植面積,占據華國二分一以上耕地面積的鹽堿地就成了攻克目標。
一般鹽堿地都是湖泊干旱或者靠近海洋和礦產等原因,已經有很多辦法可以改善鹽堿地。
比如用水澆灌,更換表面土層,種植其他適應鹽堿地的植物,長期種植改善土質。
以前的大部分方法,基本都是從改善土質的方向出發。
現在袁老用的卻是直接在鹽堿地種植水稻的辦法。
就連海洋里也有很多植物可以生存,水稻自然也有希望做到,只是因為植物屬性的關系,可能需要進化數百萬年才可能做到。
但人類干涉的情況下,也許能夠加快這個過程。
此時袁老就在給陳涵介紹鹽堿地水稻實驗的詳細情況。
“我們現在培植的水稻叫做鹽水稻,這一切都要感謝陳日盛教授,當年我公開雜交水稻培育方法后,全國各地都在外面尋找野生水稻然后雜交。”
“1986年的時候,陳日盛還是個年輕的研究員,他偶然發現在海邊灘涂上長著一些類似雜草又和水稻相似的植物,仔細研究才發現,這就是水稻!”
“當時他便精心照顧,最終收獲了第一代鹽水稻,用這些水稻注冊了專利,這就是第一代鹽水稻,名字叫做海稻86。”
“將近四十年過去,我已經垂垂老矣,陳日盛也從研究員變成年老的教授,最近我大致完成了雜交水稻的研究,終于騰出手準備和陳日盛教授一起,看能不能解決海稻的問題。”
“目前我研究出的最新一代雜交水稻早稻畝產600多公斤,晚稻畝產900多公斤,一畝地雙季產量就可以達到1500公斤了,而海稻86經過多代培植,目前從畝產幾斤,已經達到了300多公斤,和雜交水稻差距還比較大,而我們國家鹽堿地又非常多!”
袁老絮絮叨叨的將情況和陳涵說了一遍。
聽完介紹后,陳涵吃驚不已,原來雜交水稻已經做到了畝產1500公斤!
他查看的資料我們大量進口的大豆等作物,畝產不過200公斤不到。
海稻也突破300公斤了,也就是說某些鹽堿地已經可以種植海稻品種,讓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華國目前肯定還是缺糧的,否則也不用每年進口那么多糧食。
如果不進口,日子肯定還是能過下去。
但糧食價格一定會變的更加昂貴,不但糧食更貴,飼料食用油豬肉等等都會更貴。
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依舊是增加糧食產量。
讓華國糧食多到吃都吃不完,這樣就可以拿糧食喂豬喂雞鴨,甚至出口。
至于谷賤傷農等問題其實是不用擔心的。
現在農村其實很少以糧食來當成主要賺錢的手段了,一般賣糧的也是大型種植基地,只有工業化種植才不至于虧本。
普通農民種田賣錢,很大概率賺不到什么錢。
現在隨隨便便在縣城或者大城市打工一個月賺的錢,就能比得上家里幾畝地一年的收成。
“300公斤也很不錯了啊,那現在鹽堿地有多少土地種上了海稻呢,我們國內不是有13億畝鹽堿地嗎?”陳涵問道。
袁老聞言苦笑著搖搖頭,沒有說什么只是帶著陳涵加快了腳步。
幾分鐘后陳涵來到另一塊田,這塊田的水稻發育的非常好,稻穗爆滿陳涵估計這樣的一畝地起碼能有好幾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