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村。
一個僅有三位數固定人口的世外小村。
它位于落基山脈“布拉卡峰”的背風坡,常年降水量少,所以當地人的日常用水都來自不遠處的北美第一長河密西西比河。
戴蒙村附近的區域植被資源豐富,布拉卡峰有連綿到海拔1800米處的松樹和白楊樹,河谷和盆地中有灌木蒿,往北遠至山脈南部。中等海拔地區的山地森林有黃松和黃杉。亞高山帶森林由西方鐵杉、黑松、西部紅柏、白云杉和恩格爾曼氏云杉組成,隨著緯度增高,林木線的高度降低。
在林木線以上,耐寒的草類、苔、地衣和高山苔原的低矮開花植物幾乎遍布山脈各處,在最北部的山區,所謂的“小精靈樹林”主要由矮小的柳樹組成,森林和高草地上有數不清的野花,包括耬斗菜、御膳橘、飛燕草、龍膽和火焰草等等等等。
在如此高山河流茂樹下,動物種類也是繁多,在起伏的馬塔拉峰山脊間,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動物有黑熊、灰熊、棕熊、美洲山獅和狼貛。
大角羊和石山羊夏日棲於高崖上,冬季則遷往較低的山坡。鹿科動物如北美馴鹿、騾鹿和維吉尼亞鹿也隨季節在高山草地和亞高山森林之間垂直遷移。形單影只的駝鹿常常出沒於湖泊、溪流和沼澤地,以柳葉和水生植物為生。
戴蒙村不遠處的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公園還有米國最大群的美洲野牛。
著名的印第安叢林狼則在較低的山谷和沿著公路、鐵路路線游蕩——這些因人類捕殺而幾近絕跡的狼,盡管依然為數稀少,但自1970年以來,因為其在野生生態環境中的地位為人所知而受到重視,也受到全世界狂熱動物攝影愛好者的追捧,是最“上鏡”的網紅動物。
海拔較低處的小型哺乳動物有極小的花鼠、紅松鼠、哥倫比亞地松鼠和旱獺。鼠兔棲居於巖滑堆,草原犬鼠活躍于較干燥的谷地和高原,干旱的南部山區的野生動物有叉角羚、杰克兔、響尾蛇和其他沙漠動物。
鳥類也相當多樣,在夏季,山區各處都有猛禽如白頭海雕、金雕、鶚和游隼。林地和草地上的鳥包括流蘇松雞、云杉松雞、藍松雞、雷鳥、克拉克氏星鴉、灰松鴉和斯特勒氏松鴉。水禽如水鴨、沙錐,還有危險的喇叭天鵝在山區的湖泊上渡過溫暖的季節,落磯山區眾多的溫泉為許多鳥越冬地,使它們不必南飛遷徙。
而從加利福利亞大量引進的虹鱒是戴蒙村附近水域最著名的魚類,密西西河水邊還居住著海貍這樣可愛的小動物,而密西西比河里著名的大鯰魚也是戴蒙村當地人最喜歡也是最常享用的美食之一。
當然,提到戴蒙村,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并不是它那完全可以脫離城市自給自足的豐富資源,而是整個村口的人口組成——只有三四百號人的這個小村子,百分之三十的印第安人,百分之三十的華夏人,百分之二十的歐洲白人,還有百分之二十的黑人。
關于他們是如何形成的猜測有很多,有說是當年華夏縱橫世界的多種族商隊來到這里定居,與早已在這里的印第安人部落結成友邦,逐漸壯大。
有說是戴蒙村就是個“和平飯店”,專門接收世界各地的罪犯,幫他們躲過法律制裁。
更有甚者說他們都是被那個遺落的神秘的“星啟部落”所選中所召喚的“轉世星啟者”,集合到一起想要重建瑪雅星啟文明。
眾所紛紜,每個答案聽起來都很靠譜,但每個答案都沒有得到任何的證實。
原因有二。
一是戴蒙村的歷史比米國自身還要悠久,而在米國成立后更是迅速被米國政府承認為“自治村”,從此不受約束和控制,擁有自治權利,所以米國方面也沒有關于戴蒙村的更多資料。
二是戴蒙村的位置山高皇帝遠,而那些想要私自調查拜訪戴蒙村的探險家、記者、驢友們無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