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呂布也了了一直以來的心結,接下來自然是主賓盡歡。
雖然賈詡讓書童準備的酒菜可能沒有在太守府上時嚴清為呂布所準備的精致,但是呂布心情好了,自然是吃什么都好吃。
不過,賈詡剛剛決定投效呂布,肯定不是單純要請呂布喝酒的。
因此在酒過三巡之后,賈詡也是主動開口道“將軍此番擊破胡虜,使得并州邊郡免遭胡人劫掠,想來封賞是少不了的。就是不知今后將軍有何打算?”
聽到賈詡這么說,呂布也是暗道一聲來了。
他知道賈詡這是想要向他展現自己的能力了。
自古謀士擇主而事,首先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能力,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讓別人對你信服。
像原本歷史上荀彧在投靠曹操之后提出來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戰略方針,諸葛亮在準備投靠劉備之前所準備的“隆中對”,就是他們證明自己能力,從而獲得曹操和劉備信任的方式。
雖然賈詡相較于荀彧、諸葛亮這些謀士,無疑是要咸魚了一點,但是現在看來,賈大爺還沒到徹底躺平的地步。
腦海中轉過幾個念頭,呂布也是直言道“朝中的封賞前些日子已經下來了,天子下令加封我為都亭侯,領五原太守,此外刺史那邊也是多有封賞。至于今后的打算,暫時倒還沒有想好,卻不知文和可有高見?”
其實,以呂布這次立下的功勞,這么點封賞肯定是算少了的。
不過漢末夸大軍工的現象太常見了,斬首幾千有時候都能吹成斬首數萬,這也就導致了呂布明明是如實匯報,卻也被當成了一類人。
因此,對于呂布那份擊潰三十萬胡騎的戰報,基本上沒有人當真。
并州刺史丁原距離前線好歹近一點,可能還能相信個三成,覺得胡人差不多得有十萬騎,但是在那些朝中大臣眼中,這一戰的胡人能有個萬就頂天了。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夸大軍功已經成為了慣例,并沒有人會去點破,但是實際的封賞肯定要按照朝廷的理解來。
所以呂布得到的封賞才會這么寒酸。
當然了,對于這種情況,呂布也沒有去斤斤計較的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在大漢帝國徹底失去統治力之前,他還是稍微低調一點好。
現在越是高調的人,將來亂世到來,受到的針對肯定就越多。
因此封賞少一點就少一點好了。
他終歸是在邊疆,天高皇帝遠的,想要發展自己的實力,還有很多辦法,并不一定要依靠朝廷的封賞。
現在朝廷封他為五原太守,讓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從丁原帳下獨立出來,這已經足夠了。
賈詡也是在洛陽混過官場的,所以呂布的封賞一從嘴里說出來,他也就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不過,他還是拱手祝賀道“那詡倒是要恭喜將軍了,都亭侯雖是虛銜,但這五原太守之位卻是實打實的,將軍自此也算是有了根基了。”
呂布之前是并州主簿,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丁原手下的頭號人物,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什么實權,和一郡太守根本沒法比。
也就是因為呂布個人武力屬實逆天,在并州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丁原還要依仗呂布對付胡人,所以才會捏著鼻子把并州精騎交給他統領。
但是太守就不一樣了,太守可是貨真價實的一方大員。
如今漢帝國還未設立州牧,一方太守基本上就算是地方大員的巔峰了——因為按照漢朝的品秩,太守其實是要比刺史高的。
一州刺史,上可直達天聽,下可監督一方,看似威風,但實際上,刺史在地方上根本沒有實權,地方的軍政大權都在各郡太守手中。
刺史唯一比太守強的,就是他能監督各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