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間就到了光和六年(183年)。
在得到了賈詡的投效,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發展計劃之后,這一年的時間呂布過得可以說是相當的清閑。
練兵有高順,內政有賈詡,就算偶爾有些不長眼的胡人,也被正在養成的張遼當經驗書給刷了。
所以在這一年里,呂布自己也終于是體會了一把當老板的快樂。
高順、賈詡、張遼基本上包攬了五原郡上下所有事務,他每天也就是到處走走看看,閑的沒事研究研究天地靈氣的用法,整點好吃的好玩的,晚上再找嚴清造個小人,一天時間就過去了。
這可把賈大爺給羨慕的啊——呂布現在過的這種日子,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嗎?
誰曾想到有朝一日他居然成了打工仔,還要看著自己的老板過這種日子。
唉!
可惜的是現在的五原郡正處于最關鍵的發展階段,他就算想摸魚也沒有太多機會。
事實上,在賈詡等人的努力下,五原郡在過去的這一年當中的確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人口。
經過這一年的努力,五原郡的人口已經從去年的六千余戶,三萬余人,增長到了現在的近兩萬戶,九萬余人。
說實話,這一波的人口增長其實挺出乎呂布的意料的。
甚至就連賈詡都沒有想到。
按照賈詡和呂布的想法,盡管增加五原郡人口的方法有兩個,但是在最開始,肯定要以吸收北方邊郡的人口為主。
畢竟,只有在五原郡的漢人人數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他們才能放心的吸收草原上的人口。
且不說他們還準備讓胡人歸化,就算是那些被擄掠到草原上的漢人,在草原上生活了那么久,很難說他們有沒有受到胡人思想的影響。
因此,如果五原郡本身居住的漢人不夠多,貿然吸收草原上的人口,很容易讓五原郡根基不穩,從而埋下各種隱患。
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在過去的這一年里,賈詡最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誘拐咳咳咳,是誘導朔方郡、云中郡、以及雁門郡這三個邊郡的人口遷來五原郡。
本來在賈詡的計劃中,這一年五原郡的人口能過萬戶就算成功,畢竟其他幾個邊郡現在的人口也不多。
其中,云中郡的人口狀況和五原郡差不多,能有兩三萬人。
朔方郡最慘,不僅之前和連大舉南下是從朔方郡進來的,就連以往胡人入侵,主力也是走朔方郡居多。
這也就導致了朔方郡的人口是北方各個邊郡當中最少的,如今只有不到兩千戶,總人口不到一萬人。
而雁門郡的情況應該算是這四個邊郡當中最好的,這也得益于雁門郡的地理位置。
雁門郡雖然也與草原接壤,但實際上其大部分面積是嵌入了并州腹地的,與草原接壤的面很小。
現在的雁門郡,人口足足有五六萬戶,二十五萬余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雁門郡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想要吸引雁門郡的人口遷移到五原郡來的難度也相對較大。
要知道,雁門郡的人口大多數都集中在靠近并州腹地的地方,人家在那里住的好好的,又怎么會愿意遷移到你這種更靠近草原的地方來?
因此,這一年賈詡工作的重心本來是放在了吸引朔方郡和云中郡的人口上面的。
按照他的想法,云中郡和朔方郡加起來也就差不多八千戶人口,這一年五原郡能吸收這兩郡一半的人口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但是讓賈詡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當五原郡愿意接收其他邊郡百姓的消息傳出去以后,朔方郡和云中郡這兩個邊郡直接就搬空了。
尤其是朔方郡。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朔方郡的百姓甚至都不考慮一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