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知道真相的人,賈龍因為聯(lián)合董卓進攻益州,被劉焉轉(zhuǎn)手殺了,郤儉墳頭草都有三丈高了,馬相和趙祗要是能找到誰還找真相,他們就是真相。
所以這就是最大的懸案。
而此時荀攸的計策就是,既然不能辯駁自己清君側(cè)這件事情,那么就將這件事情變成一個干脆的事實,然后將清君側(cè)的這個側(cè)改變目標。
劉備,傅燮只是為了誅殺大漢國賊,那敢自立為帝的惡賊馬相趙祗。
至于這件事情的真假,荀攸自然能夠讓他變成真的。
首先就是第一個漏洞,益州牧劉焉,先不說他有沒有心情摻和這件事情,就算是他有心,此時他也無力。
從益州出來就只有兩條路,一條走漢中過關(guān)中或者入雍涼。
此時張魯就算是放行,馬騰堵在了隴右,劉備和田疇堵在了長安,他的使者要是能進入長安之中面見陛下,劉備全軍上下就可以抹脖子自盡了。
這著實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必要了。
另一條路是荊州,現(xiàn)在劉備的親兒子劉封就堵在鄧縣和南陽交界,關(guān)羽秣兵歷馬。
想走荊州一定要過南陽,否則他若是兜大圈子進入長安,等他們到了,事情早就結(jié)束了。
所以,劉焉就算是想要干點什么,他也做不到。
而這件事情第二個漏洞,就是朝廷是否認可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首級,就是那益州的馬相。
這件事情在荀攸眼中,要比第一個還要簡單。
因為劉備手中有劉辯,想來此時就算是沒人告訴劉備劉辯的身份,他也不是傻子,只不過選擇了裝傻罷了。
將劉辯抬出來,和用劉辯的名義與李傕郭汜等人談一談,若是他們不想再次掀動一場被天下諸侯討伐的動亂,那么大家都和和睦睦。
劉備給出來了合理的理由,他們認可了這個理由。
皇帝還是皇帝,他們還是朝廷重臣,誰都沒有任何的變化。
至于削發(fā)代首,畢竟這件事情對帝王和朝廷的顏面有損,所以劉備和傅燮是為了大漢更加的安穩(wěn)下去,那也有錯。
所以他們要付出代價和一個態(tài)度。
主動請罪,主動削發(fā)代首,標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至于朝廷會不會懲處他們。
若是此時懲處了他們,那劉備的名聲就徹底打開了,為了大漢的朝廷安穩(wěn),不惜冒著自己身敗名裂的危險,做這引蛇出洞的事情。
他挨打挨的越狠,劉備的名聲就越大。
若非是荀攸怕劉封刨了自家的祖墳,他都想要讓傅燮直接以朝廷之名將劉備打的一年半載下不了床。
到了那時候,劉備那“忠義”的大名,將會響徹天下。
別忘了王子師是怎么威名傳遍四方的,忍辱負重啊。
至于第三個漏洞,那就是韓遂了。
所以緊跟著荀攸利用荀家的手段,將劉備的奏疏和質(zhì)問傳遍天下,逼問韓遂。
同時這也是給韓遂一個選擇。
要么選擇配合他們將這場戲按照他們的想法演下去,這樣一來,大家都是為了漢室嘔心瀝血的忠臣良將。
大家回到各自的地方,大家什么都好。
要么,你就繼續(xù)選擇魚死網(wǎng)破,繼續(xù)堅持說劉備手中的信帛是假的,然后前來與他們對峙。
不過你仍然是叛賊,但是他們可就已經(jīng)慢慢的變成了忍辱負重的義士,而且如果對峙的話誰敢保證這里不會殺人滅口。
事情就是這么一個事情,選擇就擺在了韓遂的面前。
至于這里面最重要的黃巾賊寇,這天底下除了兗州的曹孟德,還有誰手底下能和劉玄德比黃巾余孽的。
他就是靠著受降黃巾起來的,當(dāng)初在中原四處征戰(zhàn),加入他麾下的黃巾余孽不知凡幾。
各個都有著“真才實學(xué)”的,將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