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小君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進攻的前奏
蔡邕看著這個臉上無比平靜的說著這般傷感話語的劉封,也算是對他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沒有再繼續停留,對劉封也沒有任何的夸贊,只是讓他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然后便起身帶著眾人離去了。
劉封還有土地沒有耕種完,這是他選擇的道路,也是他理所應當要走的道路。
蔡邕一行人直接轉身離開,鄧芝看到這一幕之后也這是朝著劉封微微點頭,然后跟在了眾人的身后離開。
劉封的任務是讓這些百姓活下去,他的任務是將這些人伺候好了。
當然,也要看好了。
回去的路上,有人忍不住來到蔡邕身邊問了起來。
“蔡公覺得,那位劉封小將軍,是何等人物?”
這話說得已經很是直白了,不過卻也落不了什么話柄,同時很多人的耳朵都支棱了起來。
等待著蔡邕的答案。
“這么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哪里有什么資格稱呼為將軍,你們有些過于高看他了!”
蔡邕未曾回答,確實先將那劉封的身份斥責了一番,并且告誡眾人,日后不可再對劉封稱呼為什么將軍,他受不起。
說完之后,蔡邕才繼續剛剛的問題,甚至于他還略微沉吟了一番。
“劉封小子,并無大略,也無軍略,不通謀劃,雖有仁義但是差的太多!”
蔡邕口中將劉封批判的幾乎一無是處,讓眾人不由的錯愕,但是緊跟著就是一陣陣憨笑起來。
雖然這些話讓很多人都感覺到好笑,但那畢竟是人家外孫子,蔡邕可以說,他們跟著嘲笑總歸也是不好的。
不過這所有的憋笑之人中,卻有幾個人是真的感覺沒有一絲絲好笑。
其中一人是鄧芝,他仿佛并沒有因為蔡邕的話語而影響到自己的心境。
至于另外一人便是王粲,因為他太了解蔡邕了。
剛剛蔡邕說了很多很多對劉封批判的話語,但是同樣的,蔡邕還有些沒有說出來的話語。
差的太多,可卻不是無可救藥,并無大略,軍略,不通謀劃,可剛剛蔡邕也說了,日后不可叫劉封為將軍。
因為他不需要上陣殺敵,不需要結陣破賊。
他既然不需要做這些,既然不是一名將軍,那么他自然不需要通這些東西。
蔡邕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話,他雖然仁義,卻差的太多。
差得多,可不是不可救藥,而差得多也說明需要有人帶著他學會他應該學會的東西。
王粲從剛剛蔡邕的話語中聽到了太多的東西,同時也能夠理解蔡邕的想法,他一直都十分的崇尚仁政。
不過王粲并沒有和任何人再說這件事情,就這么含笑跟在蔡邕的身邊。
蔡邕等人回到府衙之后,繼續開始了他們的酒宴飲樂,似乎并沒有因為劉封之前的種種行為而有任何的改變。
而劉封對于這種事情也是早就已經猜到了,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從來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農桑之事最是重要,從開春的春耕開始,一直會忙碌到秋收為之,其中幾乎日日夜夜都要驅鳥捉蟲,還要小心別人前來偷盜。
甚至今年的年景恐怕還不如之前,當劉封發現整個四月都未曾下了幾場雨的時候,立刻就找到了縣中老人詢問。
得到的消息讓他臉色難看,雖然他也引了漢水水流前來,但是這相比較于偌大的田壟,卻也有些明顯不夠的。
不過這一次劉封雖然臉色難看,卻也沒有到絕望的地步,只是讓人想盡辦法,無論是開井還是引流,總之盡可能的護住這些田壟再說。
蔡邕看著每日忙的幾乎連城池都回不來的劉封最后只是無奈搖頭,卻也沒有再說一言。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