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運回關中恐怕天下都太平了。
傳令冀州各地,對各地災民集結,看準了關羽的大軍,他們不是自詡仁德么。
一路堵過去,就當關云長為我等賑災了!”
一句話道明了真相,真當北方豪杰都是傻子?
關羽帶著眾人一路向西,沿途卻是暢通無阻,當然也有幾家不知道死活的非要阻攔,似乎想要從他的手中得到點什么......
然后他們一般來說是交出了自己的腦袋,二般來說是連腦袋也剩不下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路橫沖直撞的即將進入了關中地界,甚至為了保證不讓某些嚷嚷著找侄女的家伙打擾。
他直接選擇了走北地。
繞過了弘農一帶。
當然,這一路上因為天災和沮授的原因,關羽也的確是收攏了不少的難民,對此冀州一脈的官員守將知道自家主公的意思。
關羽沒有太過分,大家也就沒有太過分。
無數的難民蜂擁而至,那五十萬斛糧秣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算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消失。
仁德再次成為了束縛他們的名號。
這五十萬斛糧秣,是雍涼之地的救命糧,但是如今他們若是不許或者是.....關羽得承認自己干不出屠殺難民的事情。
他們也干不出將這些人拒之門外,裝聾作啞的事情。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之中,有這么一批人也慢慢的加入了進去。
“先生,我等真的要去長安么?”
“讀書是為了讓你們明禮,行走天下則是讓你們見證天下,最終兩相結合才是讓你們對這天下有一個詳細的理解。”
“先生教導的是,我等明白。”
“之前我等拜謁公孫將軍,爾等可有什么想說的?”
“公孫將軍奮戰至死,或有污濁不礙大義,百姓重利而不曉此事,實在是讓人心中悲憤。”
那學子似乎是真的受到了感觸一樣,不由的有些捶胸頓足的意思。
其他人聽到這些話語之后也是一個個的無奈嘆息,似乎為公孫瓚感覺到了不值。
“公孫伯圭一生征伐邊疆之地,我為的乃是自己的心,而非他人也。
爾等為公孫伯圭悲憤,何不想想如何讓百姓明悟此間道理。
正所謂倉稟足,方能知曉禮儀。
如今天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避寒,如何能夠知曉禮儀真相?”
那先生的話語不似訓斥,卻也讓眾人低頭認錯。
他們都是遼東的而來的漢子,也是遼東的學子,這些人之中難民,百姓,稚子。
雜七亂八的看上去十分的雜亂。
當年很多人都是跟隨著這位先生一起避禍遼東的人,如今受其恩惠多年,被其教導多年。
如今正是先生要帶著他的學生們來見識見識這天下大勢。
這是這位先生第三次出手了,不過這一次他卻是信心百倍,因為他終于不再是孤軍奮戰了。
越來越多的難民,越來越少的糧食,關云長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加快自己的腳步。
盡可能快的帶著盡可能多的糧秣回到關中之地,見到自己的主公。
看著這一幕的先生也是無奈的搖頭,還是沒有弄明白自己的有點在哪里。
就在他忍不住要去制止關羽的時候,突然前方的關羽臉色猛地一變,然后飛也似的策馬跑遠了。
這方向,似乎是個小樹林.....
“云長將軍身體不適,大軍暫由某家接管。”
一直一言不發的劉曄突然宣布接管了大軍,然后直接在距離關中只有百余里的地方,告訴大軍就此停留。
等待關羽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