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淵的屯田之法自古有之,這不算是什么開創性的建議。
無論是現在都在盛行的民屯,還是武帝時期自朔方至令居開始的軍屯,亦或者是現在的鹽田方面其實也有些許借鑒。
國淵對于屯田也并不是說改進或者加強,這個家伙更多的是明確了如何屯田。
比如如何更加清楚的丈量土地,比如更加清楚的計算百姓數量,比如在這里面如何安置流民并且讓他們不影響已有的田壟屯田。
再就是設置官吏和讓官吏對田產糧秣收成方面進行計算了。
這些東西很細致,而這也是真正做事的人。
屯田這兩個字很容易,大概的流程先輩們也都玩的很明白了,但是其中這些細致的東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干得了的。
因為稍有不注意,緊跟著就是一片混亂,到時候好事也會變成慘劇。
畢竟所謂屯田,就是屯田官將種子,農具乃至于耕牛等等租賃給百姓,然后讓百姓在荒地之中耕種好了,然后再將收成的多少交上來...
當年在武帝時期在西北的屯田就是每畝租四斗,這個東西就很惡心了,因為就西北的這種氣候和土地條件。
這都快一半了。
這種租金,說真的百姓可能更想要干的事情是往山里躲一躲,其實也是挺好的。
正所謂苛捐雜稅,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那苛和雜兩個字了,這兩個代表著賦稅制度的最大問題。
苛算的是人心,雜說的就是東西了。
現在的賦稅不僅僅有糧秣,還有諸如錢,帛,桑,甚至錦緞等等。
這個苛說的就是規模,畢竟百姓也不是傻子,讓他們交稅,入過對他們太過于松懈,那么交上來的八九成都得是廢的。
但是規格一定,下方的官吏為了保證不讓路途的損失和破損影響到自己,那么一定會想辦法加重這個標準。
然后問題出現了,這個標準到了下面百姓別說主要精力是耕田,就算是全部捯飭那點玩意他最后也未必能夠成功。
所以自古便有苛捐雜稅亂人心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荊州讓劉封折騰的已經恢復正常了。
諸多家族也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里,最起碼劉封只要還活著,劉備還承認劉封這個長子,他們就不敢太過分。
在南陽等地,也已經開始借助甄姜將賦稅之法慢慢變換了。
關中那更是被摧殘成了狗屎一樣,不過也正是因為托了這方面的福氣,劉備在關中那算是從頭開始,很多事情都非常的容易解決。
屯田在關中可以剩下,加上現在關中加上雍涼,能夠被叫得上號的撐死了都超不過兩手之數。
其中半數都在三輔和雍州一代,涼州差點讓關羽給殺干凈了。
就這種情況下,到也不需要擔心有人對這方面上下其手。
不過最難熬的就是益州,尤其是西川。
漢中的教徒們現在開始慢慢的轉化,這個或多或少還是有辦法的,但是西川那里過去一年多了已經,什么進展都沒有。
雖然自家的那位老爹一直說自己能夠解決,但是現在很明顯他沒能解決的了。
畢竟現在不單單是西川的問題,西川的世家守規矩,動臉色,有錯就承認,挨打要立正。
只要你屠家滅戶,大家什么都有的商量,如果你非要這么干,那他們就往山里一躲,到時候整個西川道路崩殂不說,那些山民就徹底的成為了他們的心腹之患。
當然,這并不是劉備解決不了西川的最大原因,以劉備的手段和他現在的諸多麾下。
說句難聽的,就劉封給他現在配備的那些人,若是再解決不了一個西川問題,那他們干脆和曹孟德商量商量投降的事情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