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又眾多,一來二去耗費了不少時日。
桑叔手上的賬簿,也是當年他們離開虞國時,秋姨提前將在虞國的產業盡數變賣換成銀兩,又花了許多時間在南廷扎了根,多年經營,如今勢頭正好,今日去的清雅閣便是她三年前盤下來的。
回到自己的房中,子桑綰從柜子里拿出一個木匣子,從里面取出一疊書信,都是這些年邊關送回來的。
從瓊樓國來犯開始,每兩個月都會準時送來一封。
八年前,宋太尉帶軍出征,與瓊樓國的大軍相會與陵水,瓊樓國傾舉國之力前來,南廷自然也不敢小看。
兩方開戰,硝煙彌漫,一打就是兩年。
瓊樓國一直未能前進半步,南廷卻也一直未能將其打退,兩方僵持著。
與此同時,一直呈觀望態度的其他諸侯國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他們一開始不敢貿然行動,就是怕瓊樓國不敵南廷,到時候他們這些小國只有挨打的份。
可是兩年過去,南廷也未能攻下瓊樓國,他們便有些忍不住了,若是南廷當真拿不下瓊樓國,那他們若是此時偷襲說不準能夠一擊即中。
各國各懷心思,偷偷整兵,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皆被繡衣使監視著。
消息傳回來的時候,帝君連下了兩道急令,催促宋太尉盡快拿下瓊樓國,務必在各國動手之前給予重創。
可是瓊樓國準備多年又豈是那般容易拿下的?宋太尉焦灼不已,頭上白發頻生。
這么多年,南廷一直不曾出手收拾哪個諸侯國,事實上南廷的軍隊并沒有瓊樓國那般驍勇善戰,多年居于安逸的大將們雖能堅守,卻遲遲拿不出好的戰術反攻。
便是在此時,陵水之戰中憑空出現一位少年將軍。
小將軍年僅十五歲,卻在關鍵時刻在宋太尉面前獻上一計,當時宋太尉將信將疑,可后來實在被逼急了沒有辦法,只能咬牙一試。
誰知方法還真奏效了,那一戰瓊樓國不僅戰敗,還因此元氣大傷。
宋太尉大喜,捷報傳回來的同時,命那位小將軍為先鋒領軍乘勝追擊。
此后,瓊樓國節節敗退,小將軍以一己之力手握百萬大軍,一舉揮兵南下,直接奪下瓊樓國十多座城池。
瓊樓國戰敗,敬元公且戰且退,卻在背后遇上了燕楚兩國的大軍。
燕楚兩國瓜分了瓊樓國所剩的地方,兩國一躍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存在。
自打那一戰后,小將軍聲名大噪,蠢蠢欲動的各諸侯國立刻按下了心思,尚未動身便已偃旗息鼓,燕楚兩國反倒因為審時度勢,果斷將矛頭對準瓊樓國,不僅因此坐大,還在徽文帝這里以清君側之名博得嘉獎。
而那位小將軍作為頭號功臣,宋太尉在送回來的書信中大加贊賞,又向徽文帝極力推舉。
徽文帝圣旨下去,冊封小將軍為靖陵將軍,官至三品。
一夕之間,靖陵將軍的名號在百姓口中津津樂道,提起他無不是佩服他天縱奇才。
從瓊樓國來犯,到一舉顛覆瓊樓國,歷經五年時間,兩年僵持,三年進攻,直至平息。
五年時間,曾經百姓口中的太子府外室子從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少年英姿的靖陵將軍。
后來,宋太尉班師回朝,眾人眼巴巴望著,想要瞧一瞧那位靖陵將軍的風姿。
可是靖陵將軍卻并未回來,他奉帝君之命鎮守陵水,清掃瓊樓國余孽,以防留下禍害。
眾人無不失望所歸,當時大軍回朝,子桑綰也跟著上街去看了,她還記得當時聽說靖陵將軍并未回來時的心情。
說不上失望,卻總歸有些遺憾。
當初年少,她還擔心他能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現如今,他不僅活下來了,還活成了所有人理想中的模樣。
她從一疊書信中重新拿出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