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第三場戲結束,過。。”
“陳平,你過來一趟。”
與侯永第三場戲份結束,陳平被導演李陸叫了過去:“陳平,你最后那幾個鏡頭處理得不錯。”
李陸將剛才陳平手摸人民幣的鏡頭調了出來:“看,這一段就處理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李導,我是這樣想的。”
其實對于侯亮平這個角色,陳平此前就想與導演聊聊了。
不過,到底陳平又不能說前世陸義演過。
所以陳平便準備先讓自己表演了之后,再與導演聊一下。
果然。
在陳平三場戲演完之后,李陸就找到了陳平。
陳平整理了一下想法,說道:“按劇本來說,侯亮平是一個非常正的角色,但這個正,劇本當中并沒有特別進行設定。如果從臺詞里面,那就太顯得侯亮平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好像他代表的就是正義,他代表的就是法,他認為的就是正確的。但事實上,一個人身在這個社會上,哪怕他再高的官,再有錢,他都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剛才抓錢這個動作,就是想表明,侯亮平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喜歡錢,他也和普通人一樣,不想讓他高高在上的飄在云端。要不然就像歷史當中有一位皇帝看到這么多災民沒有飯吃,問出一句,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膺@樣的笑語?”
事實上。
別說是歷史上了。
就是現實當中就有。
比如有一位主持人采訪偏遠鄉(xiāng)村的留守兒童,
當兒童說他們平時就只吃這一些菜葉時,這位主持人很驚訝的問道,會有肉什么的嗎?
兒童回答沒有,但她仍不愿意相信。再次問道,為什么不吃肉呢,是肉容易壞還是什么別的原因嗎?
也許在這位主持人眼里,確實肉很便宜,想吃就能吃到,甚至不想吃還能扔掉。
但在別人眼里,他們就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這與皇帝問災民為什么不吃肉有什么不一樣?
面對著這么多錢要是一點也不心動,一點也沒有什么反應,那還是人嗎?
陳平飾演的侯亮平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檢查官,雖然他沒有那些富翁有錢,但比之普通人生活好多了。如果在演的時候還是這樣高高在上,那么觀眾一眼便覺得侯亮平就是個高官,他根本理解不了普通人。他只在乎的是自己,不可能考慮別人的感受。
或者說,就算是侯亮平代表的是正面形象。觀眾看到這里估計也不會喜歡,因為他們覺得這與自己好像也沒有什么關系。侯亮平只是為了破案,只是為了自己升官發(fā)財,他又不是真正的關心老百姓的死活。
所以陳平一手抓錢的動作,卻是將侯亮平高高在上的形象給打到了凡塵。
讓他與普通人一樣,有了地氣。
“哈哈哈,為什么不吃肉,這個比喻太形象了。”
聽到陳平對于侯亮平的評價,導演李陸哈哈大笑:“確實,從人設以及臺詞當中,侯亮平這個角色的確太高高在上了。之前我就感覺這里好像哪里有問題,但一時也沒覺得。直到今天看了你的戲,我才明白過來。今天你演得很好,演出了一個很接地氣的檢查官。這樣的檢查官,才是我們老百姓喜歡的檢查官。”
“謝謝李導。”
“不客氣,行,你休息去吧。”
待陳平離開。
一邊的編劇周梅森亦是點頭:“看來這個小伙子不簡單啊。”
“周叔,我也沒想到陳平今天表現的這么好。要知道,今天的臺詞對于他來說非常不利。”
“是的。”
周梅森也是點頭:“劇本是我寫的,當時我也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現在一想,侯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