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電信大樓,許逸陽第一時間掏出手機,與馬總聯系。
他沒有告訴馬總自己要做什么,而是一上來就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問馬總“馬總,如果我能給你一個,未來一年內至少能讓藤訊凈賺五千萬以上、第二年至少凈賺一億以上的業務,而且這個業務完全合情合理合法,你和你的團隊愿意讓渡多少股份給我?”
馬總聽完愣住了。
藤訊這次的融資計劃,是以兩千萬美元的估值,出讓15股份、融資三百萬美元。
折算下來也就兩千五百萬人民幣,為了這兩千五百萬人民幣,藤訊團隊自己要稀釋9的股份,但在藤訊團隊看來,這已經是非常劃算的買賣了。
畢竟,創業之初的團隊,又是在生死關頭里幾次掙扎,他們這時候早就顧不上愛惜羽毛了,活下來、走下去,才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藤訊是這樣,阿里也是這樣。
這兩家公司在創業初期,股份嘩啦嘩啦的往外稀釋,最后稀釋到創始人都只剩下不到10的股份。
但不斷稀釋股份換回來的,是不斷涌入的資金、不斷成長擴大的企業,所以,這兩位老板才能在20年后,憑借不到10的股份,擁有幾百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現在,許逸陽忽然說,他有一個能讓藤訊第一年凈賺五千萬以上、第二年賺一億以上的業務,這對馬總來說,簡直是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
這可是一億五千萬啊!
已經不是融資三百萬美元能比擬的了!
別說要自己一點羽毛,就算要砍一支翅膀,自己也絕對沒有怨言啊!
于是,馬總立刻思考,為了換取這一億五千萬,究竟要給許逸陽多少股份。
在他看來,現階段藤訊的理想估值是三千萬美元,如果許逸陽說的這些可以兌現,那這個業務從價值上來說,接近兩千萬美元,已經超過了藤訊估值的60。
但是,考慮它需要兩年的周期,所以要打一個折扣。
不過怎么說,也至少值30的股份!
當然,這些股份里,許逸陽作為藤訊持股40的股東,他也要承擔40才合理,剩下的60由自己的團隊承擔。
也就是說,自己可以接受拿出18,至多不超過20的股份給許逸陽。
于是,馬總立刻說道“許總,如果你說的真能實現,那你盡管開價!”
許逸陽說“這樣,既然現階段藤訊的理想估值是三千萬美元,那這個業務如果成了,以它的實際價值,換藤訊25股份應該沒什么問題吧?”
馬總頓時說道“當然沒問題!”
換整個藤訊25,而不是換馬總和他團隊的25,所以,比馬總一開始想的30還要低一些。
許逸陽又道“不過因為我自己也是藤訊的股東,也有一定的義務來推動藤訊發展,所以我會折算掉我應該出的那部分,也就是說,這25,我承擔四成,你們承擔六成,也就是說,你們要從你們的股份中,拿出15給我。”
馬總立刻道“許總,如果你說的真能夠實現,15不是問題!”
“好!”許逸陽說“這樣吧,我們簽一個協議,你和你的團隊先釋放15的股份出來,由律所和公證處鎖定;”
“然后我承諾我給你的這一項業務,在未來兩年時間,第一年保底凈賺五千萬,第二年保底凈賺一個億;”
“項目一年審計一次,如果第一年目標達到,我解鎖那15里面的30股份;剩下的70繼續鎖定,第二年目標也達成的話,我解鎖全部;”
“如果提前完成一億五千萬,我也提前解鎖所有股份。”
說到這,許逸陽又補充一句“不過你放心,這15股份如果我最終拿到手,那它對應的投票權,我永久授權給你,確保你對藤訊有絕對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