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李萱,重點精力都集中在寧城那邊的業務,所以將來大部分時間不在營州,很難顧得上冠誠制衣的管理。
所以,她想請她爸爸重新出山,擔任冠誠制衣的廠長。
李廠長前段時間雖然大病一場,但現在基本上已經痊愈,才五十歲的人,每日待在家里也閑不住,正好李萱擔心接下來的冠誠制衣管理跟不上,所以就萌生出了這個念頭。
把這個想法跟她爸爸一說,她爸爸對此也非常樂意,甚至主動提出不拿薪資、純粹幫忙。
一方面是想還許逸陽的人情,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找一份自己喜愛的事情,好讓生活有點事業成分。
為此,李萱也想征求一下許逸陽的意思。
許逸陽聽完,自然是非常贊成。
冠誠制衣本身就是李萱的爸爸辛苦多年做起來的,而且他在廠子里也很有威嚴,可能在業務上,他多少有些跟不上市場,但管理上肯定沒有問題。
而且人品是肯定信得過,這自己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至于業務上,其實完全不用李廠長去開拓。
冠誠制衣現在的訂單,全是佳陽教育給過來的,一部分是佳陽教育的紀念t恤,更大一部分,是兔斯基系列服裝。
于是,許逸陽立刻拍板,請李廠長回冠誠制衣擔任廠長,月薪三千加績效獎金。
李萱和李廠長慌忙婉拒,但許逸陽沒給他們留斡旋的余地,直接拍板。
在他的經營理念里,沒有讓任何人白白出力的思維模式,讓每個人勞有所得、勞得相符,這才是真正長久的經營模式。
以后,李廠長接手冠誠的管理,陳大中那邊繼續幫著運營再就業培訓班、給冠誠輸送技工勞動力,就能夠保證冠誠的穩步發展。
同時,張愛學這邊會繼續擴大佳陽教育的規模,自己也會跟進中海以及南方蘇浙一帶的擴張,只要佳陽教育未來發展的好,冠誠制衣就永遠不缺訂單,而且訂單規模會越來越大。
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幾個板塊的產業形成一條產業鏈,彼此相互補充,同時也相互輸送養分。
如果佳陽教育能發展成新東方那樣的規模,冠誠制衣光靠佳陽教育的訂單,就能夠發展成一個中大型服裝企業,不但能創造不菲的利潤,還能為營州解決更多的勞動力。
營州市區人口不算多,如果冠誠制衣能夠實現幾千甚至上萬工人的規模,那就等于是為營州下崗職工做了一個巨大的貢獻。
以許逸陽上輩子的親身經歷,他很清楚能讓幾千上萬的家庭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這背后的意義有多重大。
這不僅僅是幾千上萬的家庭收入得到提升,甚至可能讓幾千上萬的孩子多讀幾年書,甚至相當一部分原本會失學的孩子,能夠因此而考上大學、魚躍龍門。
所以,就算是自己其他的生意做得再大,冠誠制衣都一定不能放松,要讓它長久、快速、穩定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