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市大獎賽的現場, 蘇謙站在第九道的起跑器后方,等待即將開場的比賽。
相較于已經有過多場賽事驗證的100米短跑來說,這會兒站在200米的賽道位置上, 那種初次登上賽場的感覺又隱隱地爬上了蘇謙的心頭。
感受著8月初熾熱的午后陽光和現場觀眾們熱情的呼喊聲,蘇謙的眼里是慢慢攀升起來的興奮感。
相比較蘇謙已經逐漸興奮起來的狀態, 直播間里,有觀眾在注意到蘇謙所處的跑道位置后, 本能地心里就是一個咯噔。
怎么回事兒?咱們小謙在第九道?
李海和林旭文早前已經拿到男子200米的分組表時, 就已經看過選手的賽道簽選情況了,這次大獎賽, 蘇謙是唯一一位沒有任何公開200米短跑賽事成績的選手,這種情況下, 他不論是在分組權重上還是抽選賽道的權重上都會比較靠后。
抽選到第九道的位置,其實倒也不算奇怪。
李海這會兒也正在簡單地介紹賽道上的各個參賽選手和他們各自的歷史成績, 位于第九道的蘇謙當然是鏡頭最先掃到的,也是李海第一個介紹的對象。
“第九道上的選手,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正是我們100米短跑項目上的天才少年選手蘇謙。這是蘇謙首次參與200米短跑的公開賽事, 第九道的道次對他來說或許略微有些不友好, 希望蘇謙能夠適應外道狀態,盡可能地跑出一個好成績。”
隨著李海的介紹, 直播間公屏的彈幕上也冒出了許多擔心蘇謙狀態的聲音。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也很簡單。
200米、400米這兩個短跑項目, 與100米并不相同,這兩項都是要進行彎道跑的,與單純只有直道跑的100米不僅是從距離長短上有區別,從起跑技術、彎道跑技術乃至于全程體能分配等技術上, 都有著極大的不同。
而其中,最大的差異點就在起跑和彎道跑這兩項上。
200米、400米的短跑,都是彎道起跑,而因為9條賽道的彎道內外有別,在彎道弧度、彎道長度上,9個賽道的起跑位置都各不相同。
雖然有相關的體育專家科學論證過,在實際的跑步過程中,最外道的選手從力學角度上來說,理應是會有優勢的,可是專家論證歸專家論證,對于真正上跑道的運動員們來說,卻都默認中間位置或更靠內的賽道才讓他們更易于發揮自己的實力和成績。
這個出自于運動員們認知的說法,也是田徑圈子里的主流理念。
也是因此,田徑迷們在見到蘇謙首次登場就被分派到第九道參賽,心里都不免要緊張幾分。
公屏上觀眾們正在為蘇謙出現在第九道感到緊張,倒是林旭文在李海介紹完選手之后,開口緩和了一下氣氛“透過現場的鏡頭可以看到,蘇謙雖然是首次參加200米的賽事,而且還出現在第九道,但是他整體狀態還是非常松弛的。”
賽道上,蘇謙也確實如林旭文所說的一樣,正在甩動手臂,間或在原地小跳,姿態隨意地放松、調整自己的跑前狀態。
“希望蘇謙可以將他在100米短跑上的狀態帶入到200米的比賽中,給200米短跑項目也帶來一個新的期待。”
林旭文話音落下時,恰巧現場發令員已經傳出了發令聲。
第九道前,蘇謙在原地蹦了兩下,輕巧地甩甩腦袋,然后就繞到了起跑器前蹲伏下來,兩手撐地,兩腳一前一后踏上了自己的起跑器。
或許是剛踏上起跑器,覺得自己的姿態還不太舒服,蘇謙還兩手撐著地,輪番向后蹬出自己的小腿輕輕地甩了甩,在他的雙腳再次在起跑器上落定后,單膝跪在地上的蘇謙重新又直起了身體向他的左后方看了一眼。
剛剛在賽前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