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天下知,天家事天下傳。如今天下最廣為散布的重大事件有二,一是前往南璃國和親的西澗長公主在和親途中不僅遭受了百年難遇的地動劫難,更被歹徒趁機行刺,隨行人員死傷無數,自身行蹤亦成謎。二是與之相關的,南璃國迎親的四王爺在途中遭襲薨逝,遺體已送往南璃國。一時之間,眾說紛紜,西澗國立馬對外廣發懸賞告示,重金索求長公主的下落,更允諾將長公主平安送回的人可享代代榮華,拜侯封爵。重賞之下,民眾紛紛自發成群,尋找著西澗長公主的蛛絲馬跡。同時,也靜待南璃國對四王爺之死的后續說法與之行動……
西澗國可謂是一時成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長公主的下落未有線索,西澗國的太子妃也于幾日后在宮內無故失蹤。西澗國對此倍感疑惑,思慮之后便有重臣直指一切皆為東驪國的陰謀詭計,先行刺擄走和親的長公主,破壞西澗和南璃的兩國聯姻,再與太子妃里應外合,秘密逃離,好趁西澗大亂,對西澗出兵。言論一出,群臣推崇,皆附和此言論;群臣進諫,要西澗先發制人,救回長公主。
十日后,西澗國宣布對東驪國的邊境增兵,對外宣稱要求東驪國于十日內交出嘉涵長公主和太子妃以及謀害長公主的真兇。隨即,南璃國宣稱將全力支持西澗國,嚴懲謀害嘉涵長公主的真兇。
而此時成為眾矢之的的東驪國,上下官員皆是一副山雨欲來,泰山壓頂之姿。
東驪國的皇宮內,文武百官站在大殿之上揮汗如雨下,朝服皆被浸濕。而穩坐高位四十不惑的東驪皇帝卻如八十老人一般形容枯槁,面色蠟黃中略帶慘白。
一手扶在皇位上,垂首枕于手臂之上,另一手則是一拳拳地錘打于身側,整個人顯得無比疲憊。
“找到了嗎?”東驪帝有氣無力地問道。
“回…陛下,暫時還…沒有消息。”下官顫抖著雙腿,就差跪下去。聞言后的東驪帝剛抬起頭,他便直接跪了下去,不斷地磕頭求饒道,“陛下饒命呀!駱將軍一向居無定所,下官已經派人去找了。”
東驪帝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抖成篩子的官員,輕輕揮了揮手“你們都下去吧!”
眾人連滾帶爬地離開了大殿,只剩下東驪帝整個人頹廢地靠在皇位上,望著金碧輝煌的穹頂。
“東驪國這是真的要亡了。”
“陛下,您不要過于憂心,等找到驪姬公主和駱將軍……”
“找不著了。”東驪帝猛地起身,一腳踹倒了一側的香爐,之后萎靡地跌坐于地上,“就算找著了,又有什么用,他們做都做了。他們哪還在乎東驪。朕養出來的好女兒,朕最看重的好將軍。朕靠著他們保衛東驪,可他們聯合起來要把朕的東驪給毀了。”東驪帝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慢慢轉身看著皇位良久,伸腳一邁,直接坐了上去,大喊道,“給朕再派人去找,一定要把他們找到,把他們扔到軍前,朕要親自砍了他們,去找,都去找。”
高聳的宮墻,幾只白鴿越墻而過,訓練有素地四散而飛。
四國雖領土分明,風俗不一,但各國之間總有毗鄰之處,子民融匯,風俗共存。
東驪國與西澗國邊境交匯處,以陸路為多,且毗鄰較廣,故衍生出幾座難以明確劃分國界的城鎮。其中兼勵城因擁有可直通兩國都城的主干大路而備受青睞,交通便利之下往來商貿絡繹不絕,城鎮發展得繁榮昌盛,人口甚密,規模堪比一般的大城鎮。
自西澗宣布對邊境增兵起,兼勵城的民眾便處于驚慌之中,已有不少人牽家帶口地逃離。原本繁華的街道,已有零零星星的鋪面緊閉大門,掛上了休業的木牌;街上也只有稀疏的人丁,皆是一副擔憂之色。
而西街街口的一處鋪面,依舊有不少人進進出出,門頂高掛一牌匾,“術仁醫館”印于匾上,內堂中“仁心仁術”、“濟世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