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放心,攸定會辦好。”荀攸對著呂布點點頭,接下了此事。
呂布點點頭,看向其他眾人道:“這些時日,諸位也受累了,收尾之后,已經做好了酒宴,為此番科舉慶功!”
“謝太尉!”百官連忙對著呂布拜道。
呂布也沒再多說什么。
接下來就是放榜了,規則之前已經定下,現在就是按照規則給這些考生排位。
三日后,一卷長達三丈的白絹在考場前掛起,荀攸看著考場前聚集的考生,朗聲道:“此番科考,共九問,每一問能得考官認可便可出線入榜,一問入榜計一點,也是最低的一點,入榜最高可得九點,此外每一問獲得兩名主考官一至認可便可再加一點,此番科考共八名主考官,也就是說一問最多可得五點,最高為四十五點,入榜者皆可進入復試,同時入榜者只要愿意留任,皆可出仕各縣主簿、賊曹小吏,也可入軍中任屯將、參贊等。”
此番光是入榜者就有八百人,但這八百人中,一點到五點的,就有六百九十七人在這個范圍,而且大多數都是幾張卷子都入榜這才得了分,但有一張得高分的卻是很少,能靠一張卷子得了三到五分的,那便是在某一個方向上有專才,這第二輪復試挑選的就是這種專才。
一群考生連忙根據自己的情況去看,其實大多數人心中,對于自己在哪個范圍都是有著心理準備的。
人群中,荀攸看到劉協在三四十這個區間瘋狂尋找的時候,有些無語,劉協的事情典韋已經跟自己說了,他也看過劉協的文章……怎么說呢,劉協受的教育其實并不少,都是馬日磾這等大儒教授,功底是非常扎實的,若光論文采,劉協可能真在這個區間。
但問題是呂布此番科舉選才,選的并不是詩詞歌賦方面的能力,而是實打實的治理型人才,劉協唯一有機會上榜的可能就是那道計算軍糧的題了,但卻被算錯了,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這種題多少是有個范圍的,切入點倒是沒找錯,但劉協卻沒算沿途消耗這些,直接缺了最重要的一環,那給出的結果自然就跟大概范圍天差地遠了。
荀攸也只能當做沒看到劉協了。
“94,四十四點。”徐庶看向身旁的龐統,微笑道:“恭喜士元,位列第榜首。”
“同喜同喜。”龐統指了指榜單道:“元直四十二點卻位列第三,可惜了。”
四十二點也就是有三張卷沒給滿分,這個結果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徐庶看著榜單笑道:“卻不知這888是何人?”
四十三點,只比龐統差一點,夾在徐庶和龐統之間,確實了得啊。
龐統看向身邊的儒衫青年手中的號牌,微笑一禮道:“在下襄陽龐統,不知兄臺如何稱呼?”
青年一禮道:“溫縣司馬懿,見過龐兄,龐兄好本事。”
龐統微笑搖頭道:“此番只是初試,算不得本事。”
人家已經說的很明顯了,初試過了就可以入仕,不過基本上都是去當縣吏之類的,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升任縣令都難說,作為初試榜首,這個成績進入復試后雖然就不算了,但論能力,至少理論能力上,他們都是這批人中頂尖的。
沒看長安書院培養出來的那些弟子都只在三十多點乃至二十多點的范圍內徘徊?
以他們的才干,自然不愿意只去當個縣吏,就算一下子不可能給高官,但至少也得是個縣令才對吧。
“龐兄謙虛了。”司馬懿笑了笑,他本以為自己才是榜首的,誰知道被人給搶了,不過他素來沉穩,自然不會因此表現出敵意,至于是否真比自己厲害,只靠這個可說明不了什么。
可惜啊,跟自己一起來的司馬孚看樣子在十來點的范圍內找呢,無名倒是不可能,但顯然沒能發揮好。
三人在這邊寒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