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掌柜轉(zhuǎn)頭看向顧花語,問道“小語姑娘知道韓家?”
顧德昌先一步回道“那是小嬌之前的夫家。”
黃掌柜瞬間明白,點頭道“原來是這樣。”
顧花語看向黃掌柜問道“黃伯與陳縣令打過交道嗎?”
黃掌柜點頭,“見過兩面,沒有打過交道。此人心氣頗高,極看不上商賈之人。
士農(nóng)工商嗎,商賈本身地位極低,別人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黃掌柜笑著自嘲。
顧花語心里清楚,黃掌柜一行人本著低調(diào)的原則,不會主動去結(jié)交鄉(xiāng)紳名流,但不代表他不清楚這些人的底細。
顧花語理解的點點頭,“黃伯對陳縣令了解多少?說來聽聽。”
黃掌柜抿口茶,說道“陳縣令,石城人,名忠平,字勉之,號南山先生。
先皇時期,興平十六年同進士,在石城做了二十年縣令。”
顧花語忍不住問道“在石城做了二十年縣令?這也太穩(wěn)了吧?”
黃掌柜點點頭,“確實很穩(wěn),陳縣令自詡清高之人,將自己歸于陶先生一類。
據(jù)說,他的號就源于陶先生那句開荒南野際。
此人極矛盾,在各種場合一副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不為世俗所染的模樣。
其實不然,這些不過是他的偽裝。
生活中的陳縣令,極為奢迷講究,后院里更是妻妾成群。
春棠曾帶人往縣衙后院送過幾回席面,都是縣令大人差人為小妾們傳的。
春棠回來說,縣衙后院的布置極講究,縣令大人衣著錦衣華服,而非平常的細布長衫。”
顧花語扯了扯嘴角,干笑一下,“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能裝二十年,也是不容易了。那幾桌席面你沒收銀子吧?”
黃掌柜搖搖頭,“往縣衙后院送東西,怎能收銀子?”
顧花語靠著椅背,沉思片刻,說道“二十年,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此人卻能在縣令的位置上一坐二十年,不升不降,不簡單。查過他的人脈網(wǎng)嗎?”
黃掌柜點點頭“咱們到石城落腳后,便讓人查了。
陳忠平能穩(wěn)穩(wěn)的在石城呆二十年,得宜于家里的人脈,陳家及夫人鄭氏的娘家,在石城都是望族。
這兩家,不只在石城,在信州府,就是在江南東路都算得上是有名的望族。
陳忠平有位堂兄,叫陳忠欽,與陳忠平是同年。
當年科考時,陳忠平只是同進士,而陳忠欽卻問鼎一甲,是當年的探花郎。
如今在六部的戶部,官至侍郎。
而陳忠平一母同胞的弟弟陳忠言,是昌平八年的同進士,如今在太常寺當差。
陳忠平的父母皆隨陳忠言一家住在京城。
除此外,陳忠平另一位未出五服的堂弟陳忠實,在江南東路做憲司。
陳氏一門連出幾位進士,在本地的聲望極高。在石城,陳氏是唯一自己開族學(xué)的人家。
這些,便是陳縣令大致的關(guān)系網(wǎng)。”
鄭府這邊,與當今李貴妃的娘家李府是姻親。
陳縣令的夫人鄭氏叫鄭佩琴,其妹鄭佩瑤是洪都府宋知府宋永權(quán)的夫人。
其堂姐鄭佩琳嫁給大理寺少卿李思澤,李思澤是李貴妃的娘家兄長。
這是鄭家嫁得好的幾個女兒。
鄭家男子,如今官位最高的,是鄭佩琳的父親鄭其耀,官至刑部侍郎。
所以,陳府與鄭府算是門當戶對世家。兩家出的能人多,留在石城的人只有陳縣令夫婦二人。”
顧花語聽后,沉思片刻,問道“黃伯對陳縣令的夫人鄭氏了解多少?”
黃掌柜搖搖頭,“鄭氏為人低調(diào),平日也是深居淺出,極少出現(xiàn)在誰家宴會上。
外人對她的了解知之甚少。春棠去幾回縣衙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