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平常事
蟬鳴三年不死,對人間不利。
這是元緒說的話,他在常羊山已經聽了三年的蟬鳴,有時候即便是冬日里,他也說自己曾經聽到過蟬鳴。
云川覺得這是元緒產生了幻聽的結果,在過去的三年中,每年冬日都有大雪,大雪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殺死那些越冬的蟲卵的,雖然有些蟬能活好幾年,不過,在冬日大雪中,蟬會冬眠不會鳴叫。
對于元緒說的話,云川沒有反駁,說起來,大中華文化圈中,農諺對于勞動生產是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的。
不知道這句話對不對,沒關系,首先要有這么一句話才能引出后面無數句農諺來。
野人們沒有制造文化的可能,野人時代的文化全部都是頭人,聰明人創造的,就像燧人氏造火,有巢氏蓋房,伏羲氏分陰陽,建八卦,神農氏嘗百草,軒轅氏立規矩,蚩尤氏建廟立祀……
聰明人在創造文明這件事上的作用非常的明顯,就算是野人們圍著火堆蹦蹦跳跳的原始舞蹈,也是聰明人們整理之后流傳下去的。
小苦在冬日的時候,曾經從樹皮下挖出來了很多蟬,這些蟬都是活著的。
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冬日太暖了。
其實不用看蟬,只要看墻角處的野草就知道冬日并不冷,即便是下了大雪也不冷,因為,墻角向陽面的青草碧綠了整個冬天。
云川部現在有專門記錄這些事情的人,這個人就是阿布!
云川看過阿布整理的大事記錄,發現阿布撰寫的這本書基本上已經可以稱之為洪荒世界的大百科全書了。
不過,這本大百科全書實在是太大了,為此,阿布整整用了常羊山最大的一個山洞才算是將這本書安置下來。
不是這本書的內容有多少,而是,實際內容太大的緣故,比如,書中介紹到了麥子,阿布就會把麥子的各個時間的狀態用實物表現出來,從麥子發芽到揚花,成熟,一絲不茍。
書中介紹到了鐵,阿布就會將鐵的各種形態也表現出來,從鐵礦,鐵砂,再到成品鐵,甚至在書里面還刻意記錄了他從夸父那里總結到的冶鐵常識。
云川看過書里面記錄的刑天的故事之后,就離開了這座山洞,果然,阿布將云川講述的刑天故事一字不漏的記錄了下來,重點還講述了那一場詭異的水龍卷。
阿布認為他這一生只要將這一本書寫好就不錯了,這不是他自己謙虛,而是,寫書從最初的用筆來描繪,變成現在這樣一個系統性的巨大工程了,為了寫好這本書,阿布甚至從云川的天宮里討要來了兩個聰明的學子,以及十六個健康且聰慧的本族少年男女,這才能勉強維系這本書的書寫。
暖冬的后果就是春天里沒有什么雨水。
云川不怎么在乎這件事,自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這里的天氣就忽冷忽熱的沒有正常過,在這里他見識過恐怖的傾盆大雨,見識過十幾天都不會散去的濃霧,見識過天崩地裂的洪災,見識過滿天都是金蛇狂舞的雷暴。
所以,今年春天雨水少的事情,族人們也不那么奇怪,沒有雨水,就用水車澆灌農田,也不差什么事情的。
把身家性命全部維系在老天爺的褲襠里,才是最愚蠢的一件事情。
這個理念就是云川這些年不斷地給他們灌輸進去的。
這幾年中,投靠云川的成年族人陸續進入了暮年,早年間刀耕火種的把日子過得艱難,再加上跟隨云川之后,又常年忙碌不得休息,雖然吃的,穿的,住的好了一些,那些人三十幾歲的人還是陸陸續續的死掉了。
因為有了一些閑暇時光,再加上物產豐富了,人們終于認識到了死亡的可怕,也開始對死亡有了認知。
有了死亡觀念,人們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