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陵陽縣城,已然是因為這半月以來慢慢入駐的十萬禁軍的原因,再加上來自東巽各地的運輸糧草的運輸隊,導致了現如今的陵陽縣城,已經變成了一座徹頭徹尾的兵城。
東巽的律令一下,陵陽縣城原本的居民們自發的組織起了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別處,將自己家的房屋盡皆無條件的留給了東巽軍隊來駐扎當作軍營。
甚至于說縣城門口現在就張貼著一張征兵文書,自從那日禁軍的比武大會落幕之后,忽校尉以百勝的戰績,將那些原本驕傲的不可一世的禁軍的氣焰全都打消的一絲都不剩,而后申包胥就下令升忽校尉為此戰的督戰總管,位比東巽國內的左右前后四將軍之位,統轄此次征討南離的東巽軍隊所有的訓練計劃。
忽校尉上位之后,在背后有申包胥的大力支持之下,連續頒布了數條軍令,三令五申的種種條令在剛開始就將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只知道享福作樂的老爺兵們都給搞得在背后說起了不少忽校尉的壞話,甚至還有數位校尉都聯名彈劾忽校尉,直接就告到了申包胥面前。
但是他們看著申包胥那飽含深意的笑容之后,這些家伙也就明白了,原來忽校尉此次改革的背后支持者,就是他們的軍主申包胥。
申包胥因為身份和資歷的原因,不便于親自下場做這件事,但是不便于親自做,又不代表做不了。
反正忽校尉的身份也夠,資歷更是老人了,將此事交由他來做,申包胥還是很放心的。
而且就成果來看,短短幾日,起碼那些老爺兵們在軍中組織集訓的時候,都不會再像如今那般磨磨唧唧的丟三落四,包括他們之間的行伍隊列,也一改了以往的懶懶散散,取而代之的,雖然不能說很優秀,但是總體來看,一眼望去,這支軍隊看著也不算是那么爛。
后來忽校尉又向申包胥提議,建議申包胥在發布一封征兵令,反正對手是周敦頤這種級別的大佬,咱們這邊的兵力,那還是多多益善比較好。
新兵的素養以及戰斗力很爛?
再爛的兵,在申包胥和忽校尉眼里,只要他肯聽話的話,那他就不是一個廢物。
如果申包胥現在手底下的軍隊是他在邊疆的那些士卒的話,忽校尉的這個建議他是絕對不可能會答應的,因為東巽邊疆的那些士卒,因為常年都要與蠻族打交道,經常一天之內就要面臨好幾次生死關頭。
在那種情況的磨礪之下,東巽邊境士卒基本上入伍兩三年士卒,放在東巽這所謂禁軍里面,那也是可以混個伍長位置起步的。
光是他們身上經歷的那些戰場所早就的血雨腥風,就讓他們的整個人看著就不是好惹的主,哪像是這十萬禁軍,一個個的都跟被圈養在象牙塔里面的金絲雀一樣,身體素質高的沒話說,但是一遇到正兒八經的戰場,這些家伙往往都是炮灰的角色。
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往往一顆老鼠屎就可以壞了一鍋好粥,假如申包胥手下的軍隊是邊境士卒的話,他之所以堅決不會同意大幅度征召新兵的原因就在這里。
一只六千人的邊境軍隊,如果要讓申包胥征召新兵的話,他最多只會征召一千人的名額,甚至于說他有可能只會征召寥寥百人。
那種一個老兵帶著四五個新兵的軍隊構成,他申包胥目前是絕對不可能會選擇的,在他里的構想之中,一伍里面,最好只能包含一個新兵,然后剩下的都是老兵,由四五個老兵來帶著一個新兵,這樣的話,他手下的這支軍隊即便是征召了一批新兵,也不會搞得其戰斗力急速下滑。
至于一個老兵帶著四五個新兵,拜托,他們東巽還沒有到那種地步,到那種地步的國家,跟快亡國了有什么區別,這種自暴自棄的打法,即便是后面打了勝仗,那么也會喪失不少年輕壯力的。
而為什么這個時候,忽校尉提出了多多益善的征兵提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