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皇族之間的制衡,再加上周王爺他身位宗正,調節皇室宗親與陛下的關系,這更是周王爺他老人家的任務,還有就是,周王爺他本身就極為不喜天羅針這玩意,順水推舟的,就將這個他視為礙眼物,皇族們視其為珍寶的玩意,交給了那幾位王爺。”
這么說的話,白面書生就懂了。
皇室之間的制衡一說,他早就聽聞了。
離帝的權柄浩大確實,但是身位同一血脈出身的王爺們,也不能使其的身份太過于若有若無。
想要做閑散王爺,確實,離帝要是知道了你心中有這么一個想法的話肯定是會非常欣喜的。
但是又有幾人是這樣的呢?
更別提,離帝信不信你說的這話了。
君不見周敦頤?
當年大力扶持大皇子順利登基成為離帝,為其掃平了不知多少反對的言論,而且二人還是同一母妃,雖然不是親生兄弟吧,但是二人之間這樣的感情怎么說也不會太差吧?
可是呢?
離帝上位之后,剛開始的幾年確實沒有對周敦頤怎么動手,還是留著周敦頤那兵馬大元帥的特殊官職。
到了后面,離帝慢慢的坐穩了這個位子之后,先是借著一些借口剝去了周敦頤執掌南離兵馬的權柄,但是還是讓其擔任朝廷要職,且手底下還給周敦頤留下了一支六千編制的親軍,而后又沒幾年,周敦頤連這六千人的親軍都被以一些手段給撤銷了編制原地解散。
是連將這六千人擴充進南離其他軍隊的機會都不給,離帝干脆的直接給這六千人一筆遣散費用,讓其提前退伍驅趕回了各自的家鄉,不允許有百人以上的數量同時留在金陵城,這手段,防備周敦頤的意味格外的鮮明。
到了后面,周敦頤也是從要職被離帝以功績顯著的由頭將周敦頤明升暗降,安排了一個閑職上去,徹徹底底的將周敦頤排斥在了南離權力中心。
所幸后面宗府的老宗正年老請辭,而這一代的王爺們也只有周敦頤夠資格擔任宗正之位,離帝也沒什么辦法,只能讓周敦頤重新掌握了一些權柄,搖身一變,成為了宗正。
這里面,倒也有一樁趣事。
那就是當時符合宗正的人選,并不止周敦頤一人,還有一位王爺比周敦頤還要更符合出任這個官職。
那就是風不平,可惜風不平本身的性子就對于執掌權柄出任官員沒什么興趣,再加上離帝這些年對周敦頤的手段也讓風不平頗有微詞。
再離帝親自找上門去請求風不平出任宗正的時候,風不平果斷的就拒絕了此事,并且給離帝撂下了一句話。
那就是警告離帝不要太貪心。
周敦頤要是想跟你爭這個位子的話,哪怕你將他貶為一個平民,那么你也爭不過周敦頤。
你們兩個,壓根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相對于哪怕在皇子之中都默默無聞的大皇子,周敦頤在皇子期間都在金陵城中留下了許多有關于他的趣事,先后出任兵馬大元帥蕩平了百萬諸國聯軍之后。
在民間的聲望,周敦頤已經勝過了你這位離帝許多。
要么,你下手除掉這位幫助你登基的皇弟,要么,你就做出一樁比蕩平百萬諸國聯軍還要威風的事情出來。
否則的話,無論你耍什么手段,怎么剝奪周敦頤身上的光環,也無濟于事。
南離危難之時,你們這些皇子們都在想著怎么坐上那個位子,只有周敦頤的關注點只在如何打退諸國聯軍。
這就是差別,這就是你耍那些小手段之后周敦頤都不做聲的底氣!
我一人,便可號令千萬人。
既然如此,那我還需要那個位子有什么用?
離帝自然是明白這些事情,可是他就是忌憚周敦頤,忌憚著這位明明就無數次表露出自己對皇位沒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