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還抽空用了幾天時間和烈艷簡易的畫出了一個飛船的雛形。
外形就像雪茄。為了抵御宇宙輻射和武器打擊,飛船主要分為兩層,外層主要是攻擊、防御、發動機、為主。
而內層是指揮和生活為主,如果不敵,內層也可以變成逃生艙,在前段安裝的有推進器,如果需要棄船,啟動推進器,內層就會向后全速逃亡。
李強用墨合金做飛船的龍骨和外裝甲然后再鋪設3層超石墨烯當內襯,再鋪設所有相關的線路和管道,完事后再鋪兩層超石墨烯后再鋪一層超凱夫拉。
而生活區也是像外殼一樣,用墨合金、超石墨烯和超凱夫拉所建造。
設計兩層也是為了抵御失重,內層會隨著引力的變化根據計算后推進器輔助進行旋轉,所以在生活區是不會失重的。
設計完后,一艘飛船的大小,足足有兩艘航母那么大, 700多米在帝王星上很大,但是在宇宙中就是個小不點,和這次沖入的千米大的外星飛船就小很多了。
至于發動機是24臺從空天航母上拆下來的發動機。防御,美觀都兼具了。而攻擊就是船體兩側的激光炮和反物質炮。上部的導彈發射架。
好多影視里飛船上都有玻璃。但是在李強和烈艷的設計中,感覺這個一點用都沒有。
第一因為宇宙真的沒有什么好看的,黑漆漆的,看多了就無聊了。
第二就算是最堅固的玻璃也很難抵御宇宙戰爭。
第三宇宙戰爭都是超視距的戰爭。能看見什么?什么都看不見。就算是近到一萬公里,導彈飛行就要飛半個小時。對宇宙戰爭來說,半個小時都打完收工了。
李強和烈艷多次模擬,如果用導彈打宇宙戰爭,導彈的飛行速度最少也要達到亞光速。而且再加上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的體積和重量,真心裝導彈沒用。而李強裝導彈只是為了防御,5000公里內都叫近身防御。
李強也想了很久飛船靠什么觀察外面呢?李強靈感一閃,用攝像頭觀察外面,還可以幫忙做數據分析。工作人員只需要觀察屏幕做出判斷和操作即可。
李強還害怕攝像頭出現故障或者被擊毀,還專門給每一個攝像點都做成一圈圓盤形,像□□上彈一樣,一個換了馬上另一個頂上。當壞的攝像頭轉到下面的時候由工作人員替換即可。這樣也不會破壞飛船的整體結構。
在李強資源不斷的情況下,終于在一個月里完成了這艘飛船的建造。
李強給它起名叫“華龍號”
算算時間,也不能再繼續等待,要抓緊時間前往火王星。
越往前越不會影響金剛狼2世界里的走向。
宇宙的飛行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一開始李強還很興奮,看看這里,看看那里。
3天李強就厭倦了。
然后李強就把時間放到了改善飛船環境上面了,為了可以改善飛船伙食,李強還具現了農場和牧場。
至于空氣和燃料,全都由100個制氧機負責,李強每天就是弄出一堆白水丹。飛船里還種滿了海島大亨5里的熱帶樹。沒事還可以曬曬日光燈,去酒吧里喝兩杯。
為了健身李強還用白水丹弄了一個超大的游泳池,每天去游上1小時,全身所有的肌肉都能充分的得到鍛煉。
每天都換上一遍水,當然這水也不會浪費,全都送到制氧機里變成了氧氣和能源。
李強在飛船里的時候除了玩,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和烈艷窩在一起兵推戰術和研發武器,利用滿船的克隆艙李強制作了很多“鬼雷”。
其實真要說起來也很簡單。李強從紅警世界里拿來了核物質“鈾235”,在利用材料將其包裹成一個球形,然后再在外面包裹一層從注滿燃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然后再在外面包裹一層哨兵鱗片,內嵌入一個dna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