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做成成品,也不見得能賣到三百,最多再加十個,一百六。”
楊磊扭頭看了看吃瓜群眾,“你們有興趣嗎?”
“哎呀,小老弟,三百是高了點,我也就能出到一百六七,和老王差不多,畢竟,我們也是要賺錢的。”
“對對對,就一百六七的樣子,到二百就沒有多少賺頭了。”
吃瓜群眾剛才起哄得熱鬧,但現在卻又反過來開始壓價。
原因很簡單,都是為了賺錢。
一些小說中,吃瓜群眾看到好料子就爭相競價相互抬價的事情,有,但幾乎不會出現在這里,因為這些吃瓜群眾幾乎全是附近的攤主和天天在市場里混的熟人,是一伙兒的,面對楊磊這么一個外來人,不用想也知道該怎么做。
真要敢可勁兒抬價,以后就別想在這里混了。
在這種地方做生意,人情世故比打打殺殺更重要。
楊磊當然清楚這一點。
不過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朝老王聳聳肩,“看到了吧,人家都說二百萬還有得賺,所以,咱們干脆點,各自大退一步,交個朋友。”
老王一咬牙,“行,你說個價。”
“二百二。”
老王糾結起來。
吃瓜群眾舉手,“哎哎哎,這個價我收了,老王,你手里好料子多,不缺這一塊,我哪兒都快開不了工了,讓給我吧,下次有這樣的好機會我肯定不和你搶。”
老王一瞪眼,“滾一邊去,”然后深吸一口氣,朝楊磊伸手,“二百二就二百二,交個朋友,我叫王斌,老家魯省,來這邊做玉石生意快二十年了,有機會一塊喝點。”
二百二。
就是二百二十萬。
這個價格比楊磊預估的還要稍微高點。
這當然離不開吃瓜群眾的助攻。
這些吃瓜群眾不會拆臺,但小小的競爭還是有的,在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區間內抬個最高價再正常不過了,只要不是惡意抬價和競爭,就都能接受。
要不然,楊磊可不會在和老王談價的時候扭頭問吃瓜群眾的看法。
這就是引入第三方的好處。
雖然吃瓜群眾和老王都是熟人,算是一伙兒的,但畢竟不是真正的自家人,競爭還是有的。
要知道,這不是普通料子,而是冰種甚至玻璃種的高檔料子,還是實打實的明料,價格合適的情況下買下來就能大賺一筆,不管是轉手賣到珠寶店還是自己雕刻成成品,都能賺一大筆。
所以,感受到壓力的老王直接完成交易,避免夜長夢多。
現在的吃瓜群眾都是熟人,還不太好意思撕破面皮高價競爭,可萬一有其他外來的買家路過加入進來,那指定要和這塊料子擦肩而過,尤其那些做成品的珠寶玉石商人,最喜歡這種高品質的明料,價格高點無所謂,只要拿下來就有的賺,反正這些能開珠寶店的商人都有渠道把成品高價賣給有錢人,這也是珠寶店、大商場里的珠寶首飾賣那么貴的主要原因。
成本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