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知道知道,我前幾天還聽一個朋友說起過,那就是智能機?”
“沒錯。”
“有什么特別的嗎?”
“你可以把智能機理解為微型電腦,現在的智能機還沒辦法和電腦比,但是,再有個四五年,智能機的功能和性能將會和筆記本電腦持平,電腦上能做的,手機上都能做,只是屏幕更小而已,但是隨身攜帶的特性是無與倫比的,你能想象每個人隨身攜帶一臺手機大小的筆記本電腦在任何一個有移動信號的地方聽歌、看電影、玩游戲的場景嗎?”
李雨欣的眼睛瞪得要多大有多大,明顯被這極具科幻意味的描述嚇到了。
但這就是事實。
別說李雨欣,楊磊這個重生者每每想到這短短十幾年的急速變化,也相當震撼。
真的,他出生的時候國家家里還要搞集體建設計工分交公糧,全村人都掙扎在溫飽線上。
他參軍入伍的時候家里連固定電話都沒有,整個村子里也就寥寥兩三部手機。
等他退伍,已經進入了智能機時代。
在他的小快餐店走上正軌的時候,人們已經學會了在手機上點餐。
重生之前,數字貨幣已經普及開來。
滿打滿算三十幾年。
如果只計算發展最快的那一段時間,其實就十五年甚至十年時間而已,感受最深的就是08年到18年,這十年間,國內的變化可以稱得上是翻天覆地。
一眨眼,就換了人間。
要不是親身經歷,楊磊自己也不相信他說的這些。
而這些變化,在手機的更新換代上表現得最直接最清晰。
李雨欣結結巴巴地說道:“那,那也不至于那么夸張吧,一個國家還生產不了一部手機?”
“對,在智能機時代,從操作系統到芯片制造,每個環節都需要當前最先進的設計和制造技術支撐,涉及的工業項目若如牛毛,是全世界工業門類的大融合,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有最全的工業制造體系,那就是咱們國家,但咱們國家只是體系全,卻不夠高端,尤其是民用技術領域,才剛剛突破低端制造的限制而已,高端制造還是一片空白。”
李雨欣皺著眉頭想了好幾分鐘,“我大致理順了你的思路,而且明白了你的目的,你就是要填補國內高端制造業的空白,想從這方面入手去實現你所說的財富再分配以及共同富裕,對吧?”
楊磊點頭,“沒問題。”
“那你想沒想過一個問題,國外有,國內沒有,那么從正常的商業邏輯層面講,從國外購買才是最佳選擇,跟自己做研發制造相比,省事省力省心,也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不能為了填補國內的空白就來購買你這不成熟的、落后的、價格昂貴的產品,對吧?”
“沒問題。”
“那你還做?”
“因為,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而且,有的人不愿意買,但有的人卻求之不得。”
“誰?”
“國家,”楊磊笑笑,“而且能自己制造才有議價權,否則人家想賣多貴就賣多貴,辛辛苦苦賺的錢全送到國外去了,你覺得國家能忍?”
“這樣的事情多了去了……”
“正因為太多,所以才更要努力突破,否則這個國家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永生永世做個世界工廠,而且,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秩序競爭中,能成為世界工廠已經很幸運了,以咱們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很可能淪落為某些超級大國的養殖場,咱們就是人家養殖場里的一頭頭豬,當然,咱們有錢可以跑出去,但……”
說到這里,楊磊聳了聳肩膀,什么意思大家都懂。
出國,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詞匯,很多有文化有見識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