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楊磊強制要求旗下所有員工在露天環境中戴口罩,在互聯網上還引起了一些不小的質疑。
不過楊磊和各個公司從來都沒有回應過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還是引起一些有心人士的關注,尤其是比較關注氣候方面問題的相關人士,還曾經企圖采訪楊磊或者肖思語他們這些公司高管,但都被拒絕了。
楊磊太清楚氣候問題的嚴重性了,但這不是某些人借機搞事情的借口。
氣候問題是個大問題,很復雜,想要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解決更不是年就能做到的。
所以,他早就告誡公司上上下下誰也不準摻和到氣候問題的相關調查中。
他就想讓員工們少吸點霧霾。
僅此而已。
至于誰誰誰調查到了什么信息,那都跟他無關,反正他出了門一樣要呼吸霧霾,他一家人也都生活在首都的天空之下,呼吸到的空氣都是一樣的,在這方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人有特權。
當然,如果能借著這個機會引發人們對氣候環境的關注,那肯定是好事兒。
柴某人若干年后搞的那個紀錄片就起到了這么個作用,甚至可以說,作用非常非常大,直接影響到了國家好多方面的決策。
只可惜柴某人的屁股坐得不夠正,出發點也不是那么正義,紀錄片中采用了大量夸張、虛假甚至編造的數據和案例,企圖以駭人聽聞的方式達到她的目的。
嗯,柴某人的目的是達到了。
但手段確實讓人唾棄。
如果柴某人別那么亂搞,就憑那么一個紀錄片,足以在新聞界封神。
可惜,自作孽不可活,誰也救不了柴某人。
做的越多,破綻越多,央視里面那么多平日里看起來公正客觀的主持人,隨著信息傳播能力的提升,本來面目也逐漸顯露出來。
不是那些人不夠高明,而是越往后,普通民眾越不好糊弄,雖然大多數網民沒什么獨立思考能力,但只要冷靜下來,還是可以分辨是非的。
像什么崔某人、白某人這些,一個個都在民眾的火眼金睛下現出了原形。
只能說,開民智,真的是個好東西。
在古代愚民是好政策,方便管理。
但在互聯網時代,則恰恰相反,開民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十年之后,國家加強了科普這方面的工作,把科普工作納入科研工作的范疇之內,大量有志于做科普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現身互聯網做各種各樣的科普,而且效果斐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些科普工作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國內抗疫工作的難度。
相比之下,看看老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對比太明顯了。
所以,楊磊會以自己的行為和方式引起大家對氣候環境問題的關注,但絕對不會被人當槍使。
當然,話說回來,這就是楊磊自家公司一個小小的福利問題,本身并不值得那么多人關注。
只是這個情況比較特殊,所以才引起了楊磊以及公司上上下下的關注,并讓肖思語等高管道歉,這才得以解決。
在徐子瑜那邊,這都被當作一個案例記錄下來了,經常要被當作經典拿出來講解分析。
但這絕對不是徐子瑜的問題,畢竟徐子瑜不負責這些工作,何況徐子瑜來公司也沒多長時間,能把自身工作做好就相當不錯了。
也因此,楊磊對徐子瑜相當滿意。
徐子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甚至有點無法取代的感覺。
畢竟,其他業務都是大眾化的業務,換個人也能做。
但徐子瑜的工作卻完全不同,這是一條其他公司從未走過的路,算是螞蟻科技的獨創,是楊磊和徐子瑜一起打造的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換個人